历史上的“兄终弟及制”是怎样的?

兄终弟及制,早在夏朝就有,商朝较为普遍。
根据《史记》记载:夏启驾崩,其子太康继位;
太康驾崩,其弟中康继位……帝不降驾崩,其弟帝扃继位。
太康像
再看商朝,商朝的第三任王中壬、第六任王太庚、第八任王雍已,都是靠“兄终弟及”当上王的。
商朝社会
兄终弟及的典型,要数宋太祖赵匡胤百年以后把皇位给了弟弟赵光义。
赵匡胤按照母亲杜太后的告诫:“使周氏有长君,天下岂为汝有?汝百岁之后当传位于汝弟!”
赵匡胤答应了母亲!
并由“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当下记下太后遗嘱,藏于金匮之中,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金匮之盟”。
小编以为,不论赵匡胤出于不敢违背太后遗命,还是心甘情愿,“兄终弟及”总有他的成熟之处。
赵光义靠兄终弟及制接班
试想,一个政治、心智成熟的成年人当皇帝要比儿皇帝风险小的多。
赵匡胤母亲杜太后说的没错,假如周世宗安排一个兄弟当皇帝,赵匡胤从幼主周柴宗手里夺得帝位的几率就大大降低了。
但是,人性总是自私的!试想,你把皇位让给弟弟,弟弟百年后还会还给你的儿子吗?事实证明是不可能的!
后来,赵光义也没有把皇位还给赵匡胤的儿子,而是留给了自己的一脉。
这一点,真的做的没有商朝好,商朝的第二任王外丙和第三任王中壬是“兄终弟及”接班的。
但是,中壬死后,又还给了外丙的哥哥太丁(开国皇帝周武王第一个太子叫太丁,太丁早逝,弟弟外丙替他接班)的儿子太甲。
这样,商朝前四为王的关系分别是周武王、周武王儿子外丙、周武王儿子中壬、周武王孙子太甲。
但“兄终弟及制”再好,也被统治者们抛弃,大多数还是认为“嫡长子制”正宗!
其实,不是“兄终弟及制”不好,而是它败给人性的自私!
哥哥去世后,弟弟继承哥哥的爵位或王位。这是根据血缘关系进行传承的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fd6ca69815ade926fc1c6c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