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的北宋为何最终穷途潦倒?

东京梦华录和清明上河图里描绘了北宋时期的东京汴梁的繁华与热闹,唐代的长安尚且不及,毕竟人家宋朝可没有宵禁这回事。根据统计,北宋全盛时期的GDP占世界总量近一半,超过当时整个欧洲的总和。然而纵观历史,每个朝代的是衰亡都是从财政危机的开始的,意思就是说,其实每个朝代最后都是穷死的,曾经富到流油的北宋最后也走上了这条路。
从某方面讲,富,是一般人对于北宋的理解,同时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误解。譬如我们说一个人有钱,不单是说这个人收入高,同时也要看这个人的存款有多少。而北宋恰恰就属于收入高,但是却存不下钱的一群。不可否认,透过开放榷场、土地私有和抬高商人地位等手段,北宋相对于其他朝代,跳脱了土地税和人头税的回圈,多了更多的税源,也让北宋的收入在宋仁宗及宋神宗执政期间达到了历代高峰,但建国八十年后,各种内忧外患生生压垮了宋王朝的财政系统。外患大家都耳熟能详,如辽、西夏和女真,下面着重说说内部问题。
一、高薪养廉
先说第一个内部问题,发薪水。一般人提到北宋,有一个主原因就是,北宋是出了名的厚禄制,也就是高薪养廉。然后厚禄其实只是赵匡胤当时政策的后半段,前半段还有一个简官,因为皇帝也不傻,如果有一大票官员,每个官员又都拿高薪,皇帝自己吃什么呢? 然后这个起点很好的设想,赵家子孙只实行了一部分。据统计,光是宋太宗年间,以科举得官就已有万人有余,神宗以后官僚集团更是急速扩大,宋史就写道,吏部以有限之官待无穷之吏,户部以有限之财禄无用之人。庞大的官僚集团成为巨大的财政包袱,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在优待士人与财政收支取得艰难的平衡,一般人对于宋朝厚禄制的认知,其实只是高官厚禄制(至少五品以上),一般底层官员还是清贫过活,这也导致北宋后期吏治败坏,加速败亡。除了文官的薪水,军饷其实才是赵宋一朝最大的支出(南北宋都如此),由于无养马之地,外加丧失地利,北宋朝廷企图利用军队人数来取得局部优势。从宋太宗统一全国起,在其后半世纪,北宋军队的人数整整多了两倍。这使得军费开支能占到总支出的一半以上,战时更高。
二、天灾
上述的两大开支,倘若在国家风调雨顺之时,当然不是大问题,顶多就是皇帝发不出年终奖(宋神宗熙宁二年)。但不得不说,北宋不是一个幸运的王朝,它的第二个内部问题是老天爷,全球气候在北宋年间进入了小冰期。这时最明显的气候特征有二,气温下降和干旱。宋真宗期间,气候已明显变冷,因此宋真宗曾下诏,从福建引进占城(越南)米至江淮地带,增加中原的粮食产量,后来到了仁、英、神宗时,气候问题逐渐严重,旱灾频发,从当时王安石的诗句就可以看出一二:
柔桑采尽绿荫稀,芦箔蚕成密茧肥;聊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
去秋东出汴河梁,已见中州旱势强。日射地穿千里赤,风吹沙度满城黄。
即便当时的农业技术不断更新,但仍无法满足粮食需求,因此财政收入大受影响。而且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中原民族,更加影响北方民族。偏低的气候温度,刺激北方民族南下,也同时削弱中原军队的抵抗能力。据载,靖康元年,雪封东京,开封城守军冻死者,不计其数,隔年,北宋亡。
三、变法的失败
过高的财政杠杆,外加不待见的老天爷,促使北宋君臣开始思考应对之策,这也是王安石变法及后来几个皇帝出台一系列昏招的背景因素,但也导致第三个内部问题,荒唐的政策。这里不去谈论王安石变法的功过评价,但不可否认地,以王安石变法为分界点,为了推动变法,提高行政效率,原本还算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权力集中(集中到执政党,导致党争)。虽然变法失败,但权力因此集中,对外政策也失去弹性。北宋晚期,频繁对西夏用兵,导致财政逐渐被掏空。为了弥补财政损失,从宋哲宗时期,开始疯狂印钞票,交子大幅贬值。宋徽宗时,参考了后世布列顿森林协议的方法,发布钱引替代交子,并宣布一
因为入朝为官的人多,而且官员的薪水范畴不平等,五品以上的官员,薪水很多,五品以下的官员只能清贫度日,引起人的不满,而且当时的天灾也多,百姓交不了税,自然朝廷的钱就少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d2b1f6b46715999ccab200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