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如劲草 什么意思??


人们常用“疾风知劲草”来形容政治人物的忠贞不屈,其实此话是大可玩味的。这句话来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首诗《赐萧禹》,原文是“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勇夫安知义,智者必怀仁”。所谓“板荡”指的是政局变动或社会动荡不安。诗中的“劲草”指的是萧禹。李世民为何要赐萧禹这样的一首诗呢?是因为在玄武门事变之前,李世民与他哥哥太子李建成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当时唐高祖李渊为立嗣之事正举棋不定,是萧禹坚定地站在了李世民一边,所以才得到了李世民如此高的评价,并将他列入了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画图于凌烟阁中。那么,这个萧禹又是个什么样的“劲草”呢?他可是大有来头。他的高祖就是南朝梁朝的开国之君萧衍。他的曾祖父,便是编纂了著名的《昭明文选》的梁太子萧统,由于死得早未能继承君位。他的祖父萧察,是萧统的第二个儿子,原本是可以成为梁朝国君的,可惜未被萧衍选中,一气之下,单挑门户,另立了小朝廷,是为后梁,萧察便成了后梁皇帝。萧禹的父亲萧岿,继任为后梁明帝。这个小朝廷,自然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后来只得归顺了隋文帝。萧岿将自己的女儿,即萧禹的姐姐嫁给隋文帝为皇后,这位皇后便是隋炀帝的母亲独孤氏,而萧禹本人则又娶了隋炀帝的姐姐为妻。这里虽然辈分乱了点,但说明后梁归顺了隋朝之后,身份仍然是高贵的。在梁朝,萧禹是地地道道的天潢贵胄,在隋朝,他又成了真真切切的皇亲国戚。由梁到隋,萧家丧失的是江山社稷,保留的却是贵族血统。到了大唐,萧禹归顺了李世民,成了李世民登基的功臣。“劲草”之意何谓,也就可想而知了。从萧禹的经历来看,所谓“劲草”的特性,就是能够随风倒而不怕折腰。低头算什么,只要能傍得上强硬的后台,能够为自己今后的政治生存铺平道路,什么事都可以做。这与我们今日所理解的“劲草”为坚贞的含义,实在是相去太远了。即使是按李世民“板荡识诚臣”的喻义来理解“劲草”,这种诚臣也无非是在激烈的权力斗争中,表现出对某一方的忠诚而已。但是,正如劲草不能止息疾风肆虐一样,诚臣也绝对无力制止“板荡”的平息。李世民对萧禹的褒奖,称他为“劲草”和“诚臣”,仅仅是由于他在皇权的争夺中,站在了李世民的一边,是对他站对了队的一种感激之言。其实就李世民而言,萧禹根本算不了什么。他对萧禹的总体评价并不高,认为萧禹好进谗言,经常对宰相房玄龄和魏征等人妄加褒贬,并多次对萧禹进行批评,以至于萧禹大闹情绪,声言要出家。但是当李世民同意后,他又反悔了,说:“臣细思量,不能出家。”招来李世民一顿呵斥,说他:“弃公就私,未明显隐之道;身俗口道,莫辩邪正之心。”口气严厉,最后将他贬出朝廷。其实细思,面对强势力量、至高无上的君权、所向无敌的军力和沆瀣一气的邪恶,“诚忠”常常是无能为力的,只有那些可以随风倒、能折腰的“劲草”方可生存下去。这与自然界的优胜劣汰的法则刚好相反。人们对那些在政治活动中,能够确信自己所信奉、所坚守是正确的,即使压力如山、黑暗如磐,也挺直了腰、高昂着头的人,给予无限的敬意。这不应理解为对某人的效忠,而是对普遍价值的坚守。
疾风知劲草 解释:疾,急速,猛烈。猛烈的大风刮过,才知道坚韧的草是刮不倒的。比喻在极困难的时候,才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坚强意志。也同“疾风彰劲草”出处:《东观汉记•王霸传》:“颍川从我者皆逝,而子独留,始验疾风知劲草。”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d2307dc887a7548df808fc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