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灭谯蜀之战的结果是什么,为何谁也守不住四川?

秦战国兼四川为资,出关中而鞭挞六国。汉高祖取四川之资,凭关中而争霸项羽。桓温据四川而入关中,驻兵霸上、威逼前秦。苻坚平四川而略东晋,百万大军,傲视江淮。自司马错并巴蜀之后,四川便突然热闹起来,屡屡出现身史书之上。而四川虽然种种资霸之业,却从来都守不住,而且是谁也守不住。无论是统一华夏的帝国政权,还是雄踞中原的胡人政权,甚至是偏居荆吴的南方政权,都能探问一下川地形胜。而最夸张的就是三国刘备,凭半个荆州就能蛇吞益州。纵有秦岭耸峻、纵有巫峡激流,而四川就是一个谁也守不住的地方。
1.谯蜀政权算是个本地政权
蜀汉政权,相对四川来说,是一个外来政权,荆州派与益州派、诸葛亮与李颜之间,存在着很难调和的主客矛盾。成汉政权,相对四川来说,也是一个外来政权,关中六郡流民入益州,在获得土著豪族的支持下,才在四川立足。
而谯蜀政权,相对四川来说,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本地政权。建立谯蜀的谯纵,出自益州世家大族。纵为人和谨,蜀人爱之。谯蜀是一个没有主客矛盾的四川政权。同时,谯蜀自立,渊起于东晋内部矛盾对四川的转嫁。
公元403年,桓玄叛晋篡位,于是东晋益州刺史毛璩征发诸县氐人出川平乱。此次征发引起了土著将领和诸县氐人的大暴动。而暴动的结果就是川人拥立谯纵称王,这就有了谯蜀政权。
因为外部势力对四川的压榨,所以谯蜀立国的目的就是抵御外部危机、捍卫本地利益。蜀汉政权、成汉政权,徒据四川形胜而败亡。
如果说是因为主客矛盾,那么谯蜀政权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所以,谯蜀这个本地政权,应该很稳定、应该很持久。但事与愿违,它是一个仅仅持续了9年的短命政权。
2.谯蜀极为高明的外部战略
比之蜀汉和成汉,谯蜀的最大优势就是团结。基本上没有什么内部矛盾牵扯精力,所以它可以专心于外部战略。而谯蜀的外部战略,也是非常高明。谯蜀面临来自北方关中和东方荆州的双向压力。任何一个四川政权都是如此。北方关中可以越秦岭而下、东方荆州可以逆长江而上。蜀汉的策略是联吴抗魏,因为魏国是最大威胁。
三国
而谯蜀的策略则是联关中后秦以抗南方东晋,因为东晋是最大威胁。虽然背蜀汉而行之,但谯蜀的这个外部战略无疑极为高明。东晋自士族政治垮台之后,一众北府军事贵族彪悍无前。执掌朝堂后,他们就是四处攻略,而且无往不胜。而关中后秦,虽然雄踞一时、占据关中和中原腹地,却三面受敌。后秦西面有北凉和南秦,后秦东面有后燕和大夏,后秦南方有正值上升期的东晋。所以,孰强孰弱、一目了然;何去何从、形势自判。
3.谯蜀对战略决策的彻底执行
方向选对了,执行还得有力度。而谯蜀为了能够联秦,可以说自降身价;而为了抗晋,更是伐交伐战。谯纵遣使称藩于秦,又与卢循潜通。向秦称臣,是为了联秦;潜通卢循是为了乱晋。战略决策政权、战略执行彻底,所以谯蜀也收获到了丰厚回报。公元408年,东晋举兵五千伐蜀,而后秦立即举兵两万进攻荆州。这才是军事同盟,你打我益州盟友、我便打你荆州重镇。非但直接出兵出将,后秦还把桓谦送至谯蜀。桓玄叛乱,桓氏家族死得死、逃得逃,而桓玄的堂兄弟桓谦逃到了后秦。桓氏家族在荆州经营数十年,不仅有人脉而且有民心,所以桓谦不是一个人而是一股政治力量,能够成为博弈东晋的重要筹码。公元410年,割据广州的卢循,趁刘裕北伐,立即叛乱,攻占建州、东威建康。
而战略高明、执行彻底地谯蜀,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谯纵联络后秦,邀兵共击荆州。而盟友后秦,立即派前将军苟林率骑兵入荆州作战。同时,谯蜀的重要筹码桓谦,也趁乱进入荆州,瞬间召集了两万荆州旧部。内有卢循作乱,十万大军已经兵威建康;外有蜀秦来犯,两路大军正在袭取荆州。所以说,此时的东晋,当真是生死一瞬间。
4.挽狂澜于即倒、刘裕兴兵伐蜀
但是,早已完成政治洗牌的东晋,已经脱胎换骨,早已不是旧时颓废。执政东晋的不是腐败的士族和司马氏,而是人人堪为英雄的北府军。于是,太尉刘裕,组织建康保卫战,击退了卢循的十万大军,同时挥军追至江州。
刘裕
刘裕的异母弟刘道归,组织荆州保卫战,阵杀桓谦、击溃苟林、逼退蜀兵,同时进兵江州。一年时间,卢循作乱便被平定。而接下来就是王镇恶的江陵一日,刘裕灭刘毅、完成北府军的内部整合。公元412年12月,刘裕任用新秀将领朱龄石为统帅、领兵伐蜀。关中伐蜀是越高山,而南方伐蜀则是走水路。剑指成都,总共有三条水路,分别是中水、内水和外水。中水即沱江;外水即岷江;内水即涪江。
桓温入蜀(朱龄石伐蜀与桓温都是外水主力)按照刘裕的部署,三路大军同时出击,而以外水为主攻、以中水为辅功、以内水为疑兵。固山河之险而以逸待劳,当真不是胜过天时的地利。因为形势的天时,从来只属于攻方而不属于守方。因为攻方是主动方,可以实施战略选择。打哪里和不打哪里、在哪打和不在哪打,攻方说了算。而守方呢?只能赌一把,三个方向、多个战场,只能选择一方重兵部防。在晋军主攻方向这个问题上,刘裕选对了而谯蜀赌错了。晋军主攻方向是外水,而蜀军重点防御却是内水。
5.有人才还得人才契合成精英团队
公元413年6月,朱龄石的主力晋军由外水抵达彭模(今四川彭山)。这个时候,就显示出了北府军事集团的勃勃生机,他们不仅有人才而且人才契合得相得益彰。天气炎热、蜀兵万余、壁垒严守,见此形势,主将朱龄石便不愿强攻,而要等待战机。而下邳太守刘钟却认为:既然内水疑兵而外水主攻,晋军选对了彭模战场而蜀军错配了防御力量;那么,此时就得不畏险阻、强攻破寨;而犹豫等待,不仅浪费了避实就虚的战机,而且会给谯蜀重新调整布防的时间。所以,刘钟的建议是强攻要塞壁垒。在强攻与否的问题上,刘钟的意见占据上风,晋军选择强攻。彭模坚城,蜀军的布防是:重兵据守北城而轻兵据守南城。所以,众将领的意见是先易后难,攻克南城、再下北城。
而主将朱龄石则力排众议,其认为:虽寇在北,今屠南城,不足以破北;若尽锐以拔北垒,南城不麾而自散也。在南北选择的问题上,朱龄石的意见占据上风,晋军强攻北城。
朱龄石
七月,龄石率刘钟、蒯恩等攻城,诘朝战,至日昃,焚其楼橹,四面并登。蜀军壁垒坚城,而晋军竟能一日破城。五胡乱华之时,晋军屡战屡败;东晋即将国灭之时,晋军却屡战屡胜,爆发了强大的战斗力。原因就是新的政治力量。伐不伐蜀的问题,刘裕的意见是伐蜀。
内水外水的问题,刘裕与朱龄石的意见是外水。强攻与否的问题,刘钟的意见是强攻。南城北城的问题,朱龄石的意见是北城。乱世征伐,某个英雄的一枝独秀只能是悲歌一首;而一群英雄的相得益彰才能无限接近成功。而此时,以刘裕为首的北府军就是如此。
6.谯蜀灭亡与谁也守不住的四川
晋军外水主力,攻破彭模,而后兵向成都。晋军中水别军,攻破广汉,而后略地益州。至此时,谯蜀只能翘首待亡了。谯蜀国主谯纵,弃成都而逃,后为巴西人王志所杀,并将首级送往晋军。谯蜀尚书令马耽,封存府库,在成都等待晋军受降。谯蜀大将谯道福,所部士卒怯战逃亡,后为巴西人杜瑶捕获送至晋军。之后,谯蜀残余势力全部被剿灭,东晋再次占领四川。
晋灭谯蜀之战,没有波澜,灭蜀似乎就是必成之事。所以,结果无悬念。至于战争过程,没有曲折,彭模强攻便就胜利在望。所以,过程也老套。但问题是:到底怎么才能守住四川?外来政权不行,本地政权也不行。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关中可以制中原、草原可以制中原、山西可以制中原、河北可以制中原,甚至朱元璋竟是以荆吴制蒙元。
那么,四川呢?能否制霸一下中原?《四夷居中国》认为足够的物质交换是边缘征服中心的关键,辽西走廊、河西走廊、茶马古道等自然形成的关键通道,就是实现这种物质交换的前提。《中央帝国的军事密码》强调战争的地理逻辑,聚焦于不变的地理形胜以及变动的经济基础,来解释战争的底层逻辑。那么,它们是否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关键通道和物质交换的解释,四川虽然形胜却缺乏关键通道,难以形成足够的物质交换。没有物质交换就没有战争的物质基础,而没有关键通道也就无法进入中原、争霸天下。地理形胜和经济基础的解释,四川虽然富饶,却远非争霸天下之资;四川虽然形胜,却没有出击中原的战略要道。四川富庶是一种蜀中乐,比不过外部世界;而四川形胜,形胜了外部也形胜了自己,蜀中出兵首先遭遇是大山大江。一个是博弈天下的关键通道;一个是出兵天下的制霸资本,四川都不具备。
所以,四川只是徒有形胜的骨架,而没有形胜的肌肉,四川制不了中原天下。而世事往往都是逆水行舟,四川争霸不了天下;而天下就要争霸于四川。因此,以咄咄逼人之势、以遒劲武勇之气,甚至以天下为雄厚之资,来制服但有骨架而无肌肉的四川,外来者可能艰险但多会胜利。除了关键通道而物质交换、除了地理形胜且物质基础,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遗憾,是四川所不具备的。那就是足够刺激系统自组织的大战争。战争塑造国家的底层逻辑,是因为刺激了系统的自组织。
河北之地天下精兵,并非河北尽是“燕赵游侠子”;而是北接草原、南联中原,河北是一个战略大通道、古今大战场。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河北是一个屡经大战洗礼之地。所以,战争塑造了游侠、战争塑造了天下精兵,而后战争才能再去塑造国家。而闭塞之四川,恰恰缺乏这种大阵仗的塑造。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b5c43002dd7aba2da7afbc2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