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不同:
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
原因在于古仁人能以天下为己任心胸广阔,而迁客骚人皆因一己之利,心胸狭窄。因为他们的自身经历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所以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古仁人”和“迁客骚人”都出自《岳阳楼记》,其原句分别是:“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其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已经把这两种人的区别说得很清楚了。
“迁客骚人”是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他们到了岳阳楼之后,往往会因为岳阳楼的风景而变得感伤,变得伤春悲秋,变得以物喜以己悲;
而“古仁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不在意自己地位的高低,不在意风景的悲戚,他们在意的是朝廷的兴衰,在意的是百姓的悲欢。
什么是《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92fdc11de183934dfec5fc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