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喜欢内卷吗?内卷有什么好处

内卷和努力  一,目的不一样。  内卷是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这种人把自己的成长依托于外界的评价。  努力是为了追求自我成长,一切行为是为了自己,而非他人。  人如果常常以外界评价来评价自己,这样的人往往会自信心逐渐丧失,因为不可能每个人都对你持有持续的正面的评价。  二,心态不一样。  内卷的结果一旦不如意,自己就会非常失落,感到万分沮丧。  努力的结果一旦不如意,自己会总结经验教训,寻找下次努力的方向和方法,而不会对未来绝望。  自我决定努力的人,往往能够百折不挠,能够不轻言放弃。  三,性质不一样。  内卷几乎是被迫的,就如剧场里,有一个人站起来看,其他人被迫也站立看戏。  努力是主动的,是自己要前进,是自己要完善自我而选择的。  内卷的例子:工人每天搬砖前20%拿200元,后面依次递减,最后10%淘汰。工人努力的结果:搬1000袋砖只能拿到200元。工人们互相竞争排名,但他们得到的蛋糕总数是恒定的。工人工作越努力,他们创造的蛋糕最终会被老板拥有。(除了老板良心的主观原因,还有一个客观原因就是经济发展速度下降,蛋糕不易做大。)
内卷这个概念已经在中文互联网上流行了好几年了,如今不仅职场上的成年人都知道这个概念了,就连本号的读者群体,大学生和高中也都知道了吧。我见过许多人喜欢把内卷这个概念一天到晚放在嘴边的。比如职场上,工作压力大了,他可能自然就感叹一句:“职场真是内卷啊!”比如大学生竞争保研名额,也很激烈,大学生就抱怨:“职场压力大就算了,连大学生都这么内卷了吗?”至于高中生,这简直就是内卷的发源地了,毕竟职场的内卷不过是996而已,而应试教育下的高中生已经远远超过了996了,996简直是在放假了。所以高中生经常抱怨:“内卷太严重了,活不下去了!”也是情有可原、理所当然的了。那么,你喜欢说内卷这个词吗?本文将围绕这一概念层层深入,分析越到后面越深刻。壹那些喜欢频繁使用内卷这个词的人,大概率用错了。根据一般人模糊的接触和了解,内卷这个词,大概是指的竞争太激烈、导致大家都很辛苦的意思。然而这种理解并不精确,内卷的精确意义是:以无效的竞争手段,使得所有人的努力都不能取得正向结果。一个典型的场景是,假设一个高中班级里的学生,以前基本都是晚上11点睡觉的。其中一名高中生A也是学到晚上11点,他的班级排名是10名。而激烈的排名竞争让班级里的其他人开始疯狂努力,不断的延长学习时间,直至12点、半夜1点、2点甚至3点,学生A为了保住他的排名,也不得不延长学习时间至半夜3点!这样,全班所有人的学习时间都大幅延长了,而成绩排名却基本没有变化,A也还是第10名。这样A就可以说:“这就是典型的内卷啊!”因为此种情况符合了内卷的定义:激烈竞争,且是无效的(熬到半夜两三点睡觉,学习效率已经是负数了),只让所有人都更加辛苦了。然而内卷概念的使用逐步扩散,很多人已经开始乱用这个概念了,但凡碰到了点跟竞争相关的事情,全都是一句“内卷”扔过去。比如最近听到的一个案例,一个大学生班级里,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拍一段视频),其中有一个小组完成的比较认真,剧本、拍摄、后期等做的比较好,结果其他小组的人纷纷抱怨这个小组:这么内卷干嘛?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总之,一切跟竞争有关的问题,都有人会将之简化为一句内卷。显然,这是一种概念的误用、乱用。完成作业比较认真,这是内卷吗?绝对不是。内卷的限定是无效的、无意义的竞争,让所有人都没有正面结果。然而完成作业更认真,绝对是有意义的、有着正面结果的――学会了新的技能,尝试了分工合作,体验了一个想法落地实现的成就感……所以,这个小组的做法,并不是内卷。不过此处更关键的是,那些抱怨这个小组内卷的其他人,你该如何看待他们?他们究竟一种是什么心态?贰答案很简单――弱者心态。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将简单的竞争给等同于内卷了。他们所谓的厌恶内卷,本质上就是厌恶竞争,逃避竞争,害怕竞争。当他们对着普通的竞争行为扔出了一句“内卷”的评价时,他们可能心里还有一种得意、优越的感觉,仿佛他们看透了一种深奥的现象,而其他努力竞争的人还被蒙在鼓里。这种心态很像个小丑,明明是理解错误、心态弱势的那一个,却还在嘲笑别人,殊不知小丑竟是他自己。尤其是,有些人一边嚷嚷着嘲讽“内卷”,还试图用他对内卷的嘲讽来让那些努力竞争的人感到难受,想要让他人停止竞争。这本质上是一种小人行径,类似于班级里的学渣小混混,自己反正也学不会了,那就干脆故意大吵大闹,让那些想学的人也无法学下去了。这种行为比内卷本身更阴暗。另一方面,用一个简单的概念去概括复杂的现象,这种过度简化,也是一种思维上的弱势表现。因为懒惰,因为思维能力不足,无法清晰的、系统的认知某个现象,于是就不经细致思考的,随便套一个词上去,感觉/假装自己已经理解了、掌握了,这是典型的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而如果他一边思维能力不足,一边还自鸣得意,觉得自己高人一等的,那就是真小丑了,或者文雅一点说,叫做心性修为不足。同时这也是一种典型的自欺欺人,仿佛自己掌握了内卷这个概念(其实也并没有掌握),就能够解决一切竞争问题了。当然,有人可能会疑惑――难道叶老师是支持内卷的?但更重要的问题不是我支不支持内卷,而是,你应当怎样去面对内卷?叁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的角度来看,我对于内卷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于我来说,内卷只是一种外界客观存在的现象,我只不过去理性客观的观察和思考它,而对它不会有强烈的态度。这也是我这么多年来努力修炼的一种思维方式和心性状态。对于各位学生读者来说,我建议你们也先去严肃的了解应对内卷的几种有意义的方式,而不要急着沉浸在某种情绪态度里。第一种应对方式,是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更聪明或智慧的方式,超越内卷,找到其他出路。比如职场上很多人在996内卷,尤其是互联网大厂。其中有一个大厂的员工就想到一个很聪明的破解方式――我不去内卷了,我来帮你们加入内卷!具体操作就是,他利用自己曾经在大厂工作过的优势,给其他想进入大厂、但能力或者经验上还差一点的人做培训+人力中介(给招聘人员介绍新员工)。因为这些大厂的特点是压力大,竞争激烈,但薪资给的高,所以总有人想进去,也总有人离职出来,流通率很高。所以经过他的一通神操作,这人离职后做起来职业培训+人力中介的活,居然收入反而比原来更高了。他没有被内卷死,反而聪明的利用了互联网的内卷。又或者,有人忽然意识到互联网大厂的职场内卷并没有什么意义,自己换个环境、换个轻松的工作,虽然收入降低了,但生活状态反而可以改善。于是,尽管他并没能聪明的反利用内卷,但他因为心性上的一点了悟、淡然,一点小智慧,至少也从内卷中解脱了。从我个人的是世界观来说,内卷是一个完全可以利用的事情。实际上,内卷的大部分特性就是高强度的竞争,我在《深度思维》一书中,针对竞争、职业发展等问题,提出了好几种颇为有效的思维模型(生态思维、大势思维、兵法思维等),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肆还有第二种应对方式呢?刚才说的是一种比较好的结果,你从内卷中解脱了甚至反利用了内卷。但凡是总有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如果你无法利用和解脱呢?如果你被迫内卷了呢?有些内卷就是真实存在的,甚至就是无法破解的。然而那又怎么样呢?值得大惊小怪吗?你大可以淡定一点。比如,最常见的商业战争,价格战,是不是就是典型的内卷?如果相互竞争的几家公司就是以整垮对手为竞争目的,拼了命的打价格战,就是要把对手打死,那又怎么样呢?其实也不过是很常见的商业竞争行为而已。你看破了它的内卷本质,并不高端,也不能解决问题而已。其实,整个生物进化史,不也是一部内卷的历史吗?羚羊不断的进化要跑的更快不被狮子追上,狮子不断的进化要跑的更快追上羚羊,于是双方都只能被迫越跑越快,这不就是典型的内卷吗?最终结果羚羊不可能完全跑得掉,狮子也不可能追得上所有羚羊,还是会停留在某个平衡上。So?这不就是很自然的事情吗?你以为内卷是很不正常的,不应该出现的。其实内卷是自然万物的组成部件而已,无比自然。你就去努力竞争吧,不就完了?就好比高中生,大家都要努力好好学习,然而985的名额总是不变的,你也没条件出国之类的,那你该怎么办?你就老老实实的认真学习不就完了!如果说有什么注意事项,或者说你一定想要在内卷中体现一下你的智慧和能力的,体现一下你作为人类的优越的话,那就是,你要用更加科学和优秀的方式去竞争。比如刚才举的例子,职场内卷中,聪明的人可以反利用内卷。比如高中生学习竞争的例子,聪明人会知道学习利用更高效和科学的学习策略去学习,而不是傻乎乎的学到半夜两三点。而那些对内卷理解不透彻、只会凡事乱扣内卷的帽子的弱者,你只需要当他是一只将被自然界淘汰的羚羊即可。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8bdef448337848a4814bdf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