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怎么理解?

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对《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这句话,不少读者反映不好理解。有必要做进一步说明。曹操注此句说:“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杜牧注:“虽拙于机智,然以神速为上。”(以上见《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指出“拙”是讲指挥员的“机智”问题,认为指挥员虽然机智不足,但能行动神速,亦可取胜。张景阳《杂诗》:“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见《文选》),其对孙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曹操等人同。但后人亦有不赞同者,当以清人于为代表,他说:“盖久必拙,速必巧。”意谓不存在拙而能速、巧而反久的问题,既然拙,就必定久;既然巧,就必定速。拙于机智,又求其神速,是做不到的。因而把“拙速”解释为“因过速而取败”。是否“巧”必定速,“拙”必定“久”呢?不能做这样绝对的判断。
网页链接
《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曹操注此句说:“虽拙,有以速胜。未睹者,言其无也。”杜牧注:“虽拙于机智,然以神速为上。”(以上见《宋本十一家注孙子》)指出“拙”是讲指挥员的“机智”问题,认为指挥员虽然机智不足,但能行动神速,亦可取胜。张景阳《杂诗》:“巧迟不足称,拙速乃垂名”(见《文选》),其对孙子这句话的理解与曹操等人同。但后人亦有不赞同者,当以清人于为代表,他说:“盖久必拙,速必巧。”意谓不存在拙而能速、巧而反久的问题,既然拙,就必定久;既然巧,就必定速。拙于机智,又求其神速,是做不到的。因而把“拙速”解释为“因过速而取败”。是否“巧”必定速,“拙”必定“久”呢?不能做这样绝对的判断。拙,笨拙之意,与巧相对,在此不应释为失败。巧在古代汉语中有技巧和机巧两个层次的内容。《周礼・考工记序》“工有巧”之巧,指的就是技艺之巧;《孙子兵法・九地篇》“巧能成事”之巧,指的就是机巧,意谓谋划巧妙。人之巧有大巧、小巧之分。老子说:“大巧若拙。”这种拙,看似拙,实是巧,是大巧。相反,有些巧则是小巧,这种小巧,从大的方面看,有时恰是拙。《墨子・鲁问》中说:“公输子自以为至巧。”这里的“巧”是指技巧,是一种小巧。墨子认为,公输盘以有这样的小巧做为发动战争的依据,就是拙,是不聪明的做法。我们有时说某人精明,但不聪明,也是指他精于小巧而拙于大巧之意。如此说来,拙未必不能速,巧也难免久,拙而速与巧而久并非是完全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692c6fa5b54911378b1954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