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文言文的成语

成语“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膏肓:我国古代医学名称;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膈膜之间叫“肓”。古代认为“膏肓”是药力达不到的地方。后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这段话还形成一个成语叫“疾不可为”。解释:疾:病;为:治。病已不可医治。比喻已到了绝境。成语故事如下: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译文】 晋景公病重,到秦国请医生。秦桓公派医缓给晋景公诊病。医缓还没有到达,晋景公又梦见疾病变成两个小儿童,一个说:“他是个好医生,恐怕会伤害我们,往哪儿逃好?”另一个说:“我们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拿我们怎么办?”医生来了,说:“病不能治了,病在肓的上边,膏的下边,灸不能用,针达不到,药物的力量也达不到了,不能治了。”晋景公说:“真是好医生啊。”于是馈送给他丰厚的礼物让他回去。六月初六日,晋景公想吃新麦子,让管食物的人献麦,厨师烹煮。景公召见桑田巫人来,把煮好的新麦给他看,然后杀了他。景公将要进食,突然肚子发胀,上厕所,跌进厕所里死去。有一个宦官早晨梦见背著晋景公登天,等到中午,他背著晋景公从厕所出来,于是就以他为景公殉葬了。
苟延残喘:勉强拖延一口没断的气,比喻勉强维持生存.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停止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气若游丝:比喻生命垂危.朝不保夕:保得住早上,不一定保得住晚上,形容情况危急.也说朝不虑夕.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衰败接近灭亡瘗玉埋香:指美丽女子的死亡行将就木:指人寿命已经不长,濒临死亡.命不久矣:意思是活不了多久了垂死挣扎:临死前的挣扎,妄想延长生命.比喻行将灭亡之时的孤注一掷.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9195160803b8ba0a16b32ea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