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曼皓齿,郑为之音,务以乐之,名曰伐性之斧”作何解

“靡曼皓齿,郑为之音,务以乐之,名曰伐性之斧”的解释是:”贪图美色和淫靡之音,追求自己的享乐,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砍伐本性的斧头。“
此句出自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的第二篇,原文节选如下:
贵富而不知道,适足以为患,不如贫贱。贫贱之致物也难,虽欲过之奚由?出则以车,入则以辇,务以自佚,命之曰招蹶之机;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
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三患者,贵富之所致也。故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非夸以名也,为其实也。则此论之不可不察也。
译文:
富贵了但是不知道养生的道理,这样就足以成为祸患,还比不上贫贱的人更好。贫贱的人要想得到所有想得到的东西是很困难的,即使想犯过错,哪里有犯过错的途径呢?
出去就坐车,回来就坐辇,致力于谋求让自身逸乐的方法,我们把这样的情况叫做招致足病的先机;对着肥肉烈酒使劲吃喝,企图强壮自己的身体,我们把这样的酒肉叫做使肠胃溃烂的食品;
贪图美色和淫靡之音,追求自己的享乐,我们把这些东西叫做砍伐本性的斧头。这三种祸患,都是随着富贵而来的。所以,古人有的不肯变得富贵,这是因为他们更看重自己性命的缘故,并不是为了博得清廉的美名,而是为了自己养生的实际需要。这些道理不可以不明察。
扩展资料:
战国末期政治上统一的趋势加强,各家思想也迅速走向融合,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
以今人眼光衡量,《吕氏春秋》一书的写作目的,是为了综合各家学说之长,指导秦国统治阶级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并实现长治久安。
它对各家学说实际上是有所吸收,有所扬弃,主要是吸收其中比较合理,进步和有利于实现上述目的的内容。因而它是“杂而不杂”,宗旨明确。
出自《吕氏春秋・本性》:“靡曼皓齿,郑卫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靡曼皓齿指美女,郑卫之音就是指靡靡之音,伐性之斧是砍毁人性的斧头。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 整句意思就是迷恋女色,陶醉于淫靡之音,极尽享乐,这种美色、音乐应该叫做“砍伐生命的利斧”。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f86a8d1f4a57aecca0f9a5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