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在乌江自杀前曾悲叹道:"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首先,不可否认,项羽最终走上了死亡的不归路,但正如李清照诗中所说:“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项羽他一生叱咤风云,不曾受过半点屈辱,也从不委曲求全;即使是死亡,也是为了维持自己的尊严――若生不能成为“人杰”,那么不如成为“鬼雄”。永远只做人上人,又有什么不好呢?何悲之有?  其次,他的自高自大并非毫无理由,他仅凭自己的实力闯天下,能以勇猛善战,显赫一时,并在击败秦军,推翻秦王朝的过程中建立了巨大的功绩,最终成为一代枭雄,雄踞一方。他在战场上睁目叱敌,使敌将“目不敢视、手不能发,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史记*项羽本纪》);他大败汉军,追逼得刘邦三番五次抛弃儿女而逃窜……而这一切,都足以成为他骄傲的资本,既然如此,又为什么要一味批判他的性格弱点呢?
有理个屁,就和崇祯一样,明明是自己把天下丢了,非要把责任推到什么天命啊、大臣啊的头上去。刘邦对项羽的分析很准确:首先,妇人之仁。项羽不该仁慈的时候仁慈,而该仁慈的时候不仁慈。例如对待俘虏,在巨鹿一战坑杀二十万秦军,虽然起到了震慑人心的效果,但却将关中官民推到了刘邦的那一边;而鸿门宴却有突然大发慈悲放过刘邦这个大敌。其次,赏罚不公,看看项羽重用的人,都是项庄、项伯之类的亲族,其余人才,如范增被怀疑通敌活活气死、韩信陈平数年不得重用投靠刘邦,逼走一大批人才。第三,气量狭小,英布田荣不听项羽命令按兵不动,项羽就起兵攻打他们,将他们逼到刘邦一边;而韩信不听刘邦命令,刘邦立刻封韩信为齐王。第四,没有明确战略目标,观楚汉战争,虽然刘邦屡战屡败,但却一直有一个稳定大后方,也有一个明确战略目标,就是削弱项羽实力;而项羽却是今天打田荣,明天打英布,后天打彭越,一直被刘邦牵着鼻子走,哪里起火就去哪里,最后虽然屡战屡胜,却疲于奔命,最终在垓下一战而败。第五,太在意脸面。自古成大事者,都不把脸面当成一回事,周文王食子之肉,刘邦白登之围,曹操割须弃袍,司马懿假痴不癫,李世民渭水之盟,都是力不如人之时就伏低做小,时机一到就一招制敌,反观项羽,江东有长江天堑,至不济也能效仿孙权东晋,割据江左,而他却因为羞见江东父老自杀。由此可见,项羽真不配当君主,这样的人哪怕得了天下,也会把江山搞得乌烟瘴气,这完全是她自身的缺陷,跟什么天命五毛钱关系都没有!不知道到了现在,怎么好像项羽还成了悲剧英雄,刘邦反而成了奸邪小人?真是开玩笑!我们需要的英雄是刘邦这种善于治理天下,回复民生,创造了汉族这么一个辉煌民族的英雄;而非项羽这种杀人如麻,志大才疏,自以为是的杀神!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af6202fd1f631870d3822e8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