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上谈兵”的典故是什么?

人们常用“纸上谈兵”来比喻只会空谈理论,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的人。社会上重言谈轻行动者不乏其人,“谈”则唾沫四溅,滔滔不绝,“做”则纸上画饼而已,甚者畏首畏尾,虽消耗人力物力,却无成效。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派大将王齿乞率兵进攻赵国属地长平。
守军是身经百战的老将廉颇,他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为了争取有利的作战条件,修筑堡垒,深挖壕沟,跟远来的秦军对峙,以逸待劳,伺机而动。秦军几次三番向赵军挑战,赵军却坚守不出。秦军也无可奈何。王齿乞只好派人回报秦昭襄王。谋士范雎向秦昭襄王献计说:“要打败赵国,必须使用反间计,先让赵国把廉颇调回去。”于是,秦国派人在赵国四处散布流言说:“秦国就是怕让年富力强的赵括带兵,廉颇老了不中用,现在连出营作战都不敢,眼看就快投降啦!”
他们所说的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自幼熟读兵法,谈起用兵的道理来,头头是道,自以为天下无敌,连他父亲也不放在眼里。
赵王听信了流言,立刻把赵括找来,问他能不能打退秦军。赵括说:“要是秦国派白起来,我还得考虑对付一下。如今来的是王齿乞,他不过是第廉颇的对手。要是换上我,打败他不在话下。”赵王听了很高兴,就拜赵括为大将,准备调回廉颇,让赵括顶替他驻守长平。
蔺相如对赵王说:“赵括只懂得读父亲的兵书,不会临阵应变,并非大将之才,不可重用。”赵括的母亲也向赵王上了一道奏章,请求赵王别派他贝儿子去。赵母说:“他父亲临终的时候再三嘱咐我:‘赵括这孩子把用兵仗看作儿戏一样,谈起兵法来,就目中无人。将来大王如果用他为大将的百话,只怕赵军会断送在他手里。’所以我请求大王千万别让他当大将。”但赵王不听劝告,坚持让赵括代替廉颇与秦国作战。公元前260年,赵括领兵二十万到了长平。他把廉颇制定的一套制度全部废除,完全改变了廉颇对付秦国的作战策略,照搬兵书上的条文,认为应该争取主动,立即向秦军大举进攻。秦国得知赵括替换廉颇的消息后,知道自己的反间计成功,就秘密派白起为上将军,去指挥秦军作战。白起一到长平,布置好埋伏,先故意打了几次败仗。赵括不知是计,拼命追赶。白起把赵军引到预先埋伏好的地区,派出精兵两万多人,切断赵军的后路;另派五千骑兵,直捣赵军大营,把四十万赵军切成两段。赵括这才尝到秦军的厉害,只好筑起营垒坚守,等待救兵。秦国又发兵把赵国救兵和运粮的道路切断了。
赵括的军队,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守了四十多天,兵士都叫苦连天,无心应战。赵括带兵想冲出重围,秦军万箭齐发,把赵括乱箭射死了。赵军听到主将被杀,也纷纷扔了武器投降,最后全部被秦军活埋。四十万赵军就这样在“纸上谈兵”的主帅赵括手里全军覆没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ad1f6bb35eb65147e4d7a6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