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轮是什么意思??――语文章,则严马扶轮;论政事...

这两句话属于对偶,并且是正对,可知扶轮与避席意思相近,都是指不如的意思。
“扶轮”一词,从构词法的角度来看,是一个偏正结构的合成词。从字面分析,它的含义应该是“手扶车轮”之意。“扶轮”一词出现较早,较早出现“扶轮”一词的古代文献是汉代王逸的《楚辞章句》。王逸在注《楚辞・远游》“凤皇翼(用翅膀遮蔽,保护)其承旗兮”一句时说:“俊鸟夹毂(车轮正中)而扶轮也。”此句意思是说:在乘车旁边飞行的凤凰好比是“扶轮”的卫士,扶翼车轮。魏文帝曹丕在《楚辞》此句的基础上,化用而写下了“惊风扶轮毂,飞鸟翔我前”(《芙蓉池作》)的诗句。《昭明文选》卷二十七《宋郊祀歌二首》:“月御案节,星驱扶轮。”李善注曰:“言天神降,月御为之案节,星驱为之扶轮。”六臣注曰:“言天福之降下於国,使月御车,使星骖乘。”从李善、六臣等人所作的注释来看,《楚辞章句》以后“扶轮”的含义比较其原始义“手扶车轮”已经有了一定的引申,不再强调手扶车轮的具体动作,而是强调其“辅佐、护佑”的内涵。这个现象的出现是与我国古代战车的车乘制度有关。古代战争中,一辆战车通常有三名乘员。主帅战车的乘员由主帅、驭手和骖乘(车右)组成。骖乘负责主帅的安全,保证主帅所乘车辆的正常行驶,包括“扶轮”职责在内。《左传・成公二年》记述齐晋之战,骖乘郑丘缓说:“自始合,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大意是说,在战场上遇到艰险难行的路,他作为骖乘必定下去推车。在泥泞崎岖的道路上行驶时,推车时需要“扶正车轮”,确保车辆不发生事故,以护佑主帅的安全。这应该是“扶轮”一词在原始义基础上被用来引申为“辅佐、护佑”之意义的原因所在。先秦时期的战车,由于道路和技术的原因,乘员数量有限,作战、护卫主帅、推车和扶轮者为同一人,即骖乘。后来产生了分工,有专门的“扶轮”者出现。《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记载“宗泽复上疏”,其中谈到“扶轮”与“推车”分工的情况:“臣有制造决胜战车一千二百辆,每辆用五十有五人,一卒使车,八人推车,两人扶轮,……。”可见“推车”与“扶轮”分工清楚,扶轮者的职责也已经相当明确,即在车辆行驶时控制车轮的摆动幅度,以防止折轴。所以,在古代典籍中,“扶轮”一词还经常和“捧毂”、“挟毂”联用。从技术上说,是因为车毂系车轮的组成部分,车轮通过车毂和车轴保持关系,造成了“扶轮”和“捧毂”、“挟毂”在动作上的连带一致。在古代文献中,“扶轮”和一个人的名字“灵辄”经常联在一起,形成一个富有人文内涵的成语故事――“灵辄扶轮”。史事详见《左传・宣公二年》、《吕氏春秋・报更》,后以“灵辄扶轮”或“扶轮”为怀恩报效的典故。本文先借元杂剧《赵氏孤儿》中人物屠岸贾的道白来说明这一成语:俺主灵公在位,文武千员,其信任的只有一文一武。文者是赵盾,武者是某矣。俺二人文武不和,常有伤害赵盾之心,……那赵盾为劝农出到郊外,见一饿夫在桑树下垂死,将酒饭赐他饱餐了一顿,其人不辞而去。……赵盾出的殿门,便寻他原乘的驷马车。某已使人将驷马摘了二马,双轮去了一轮。上的车来,不能前去。傍边转过一个壮士,一臂扶轮,一手策马,逢山开路,救出赵盾去了。你道其人是谁?就是那桑树下饿夫灵辄。这段道白述及屠岸贾欲害赵盾,赵盾得壮士灵辄救助,灵辄知恩图报的经过。在敦煌变文《伍子胥变文》中将“灵辄扶轮”与“黄雀衔环”并列使用,而“黄雀衔环”是古代故事小说中常见的表达施恩报恩的题材,由此可见,“扶轮”在当时就成为一个通行的典故。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904fcf9dbb1b770f2112757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