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被选 的译文

王羲之《兰亭序》之疑问(三)在前述“疑问(一)、(二)”中,曾述及基于清人李文田的否定说,与郭沫若的进一步否定说。大致内容为:王羲之于公元353年暮春之初“兰亭之会”,“高高兴兴的饮酒,何来悲伤,悲得太没道理”,“王羲之《兰亭序》中申其志为后人伪托”,晋人“喜述老庄”,《兰亭序》中有两句与“佛家语”相合等。又在兰亭遗址的破坏至兰亭序疑问的提出,亦相距约六年时间,而郭沫若从未提及此事,是否与政治有关,“尚不好定论”,不过这个倒可搁置不理。做为对前人的“学术讨论”,那为什么“要有结果呢?”那郭沫若是何等的聪明。据说,在其孩童时期,入得私熟,“书都读来没有”了。这还了得,屁股不打肿才是怪事。郭父知道其无书,又被其兄长告状,免不了有一番训斥了。郭父找来书,那郭沫若却从头到尾背个乱熟。免了一顿板子。原来郭沫若读书,乃是读一页扯一页,读完了书便没有了。人们疑其有“一目十行”之功,郭父也只好做罢了。到得后来却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文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巨擘。就其“甲骨文”的研究,恐近现代无人可及了。记得有一则故事。乃是其弟子见着两个奇怪的“符号”,第一个符号为“虫字上加一横”,第二个符号为“两横”,终是不得解,求之郭沫若,那老先生解道:此乃“风月无边”也,而这“风月无边”却不可为“无边风月”?那老先生则认为“一个虫子有眼无珠”了。弟子们由是叹服不已呢。又而今峨眉山山门有“天下名山”四字,乃郭沫若所书。观其四字,亦不愧为“书法巨擘”了,笔力之劲道,恐无人能及了,尤其是“名”字之起笔,却如佛之母指状,令人惊咳,那个“山”字更是沉稳得很,恰似巍峨仙山之写照。说到此处,那不妨再走一程,进得“天下名山”,上行约一里便是“报国寺”了。这“报国寺”以前为“会宗堂”,而今的“报国寺”三字匾为康熙所书。那康熙为何得书“报国寺”。由于顺治十八年后“不辞而别”,了却尘世,循入空门,后康熙为寻其下落,四处寻找,只知其线索为“入空门”,那峨眉山早已是佛地,怎能放过,故有“康熙上峨眉”的故事了;又为顺治去后政治的争斗,梁氏著有《七剑下天山》,说的背景,即基于此;又有人说大顺军余部,在张献忠败没后,大顺军余部逃至峨眉山“环翠谷”,并常与张之余部所居的“红叶山庄”(南充)相通,并且与平西王吴三桂有往来。为此种种,康熙上峨眉就是必然了。且说进得报国寺,迎面左边有“法雨东垂”横匾,乃是当今百位书家之一的何志愚(号“一全”)先生所书了,这何志愚先生对佛学颇有研究了,据其考证“净土宗”为东晋人所创,与王羲之年代相同了。引出上段文字的用意即此业已表明。恐后文难以兼述,故在此提及。回过头来,便说王羲之《兰亭序》之疑问。事先推定郭沫若的否定说的成立。依此,在“故事疑问”“作者疑问”“法帖疑问”中,前两个“疑问”,可归为一个总的内容;“法帖疑问”不在此话题中。对中华学术,据前人所说,作概述如下:学术思想,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看似虚悬无薄,实则前进的方向全是受其指导。中国是一个学术发达的国家。几千年来,学术分门别类,各致其精。如欲详述之,将数十百万言而不能尽。这里所说的,只是思想转变的大略,及其和整个文化的关系。依此讲,则中国的学术思想,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自上古至汉魏之际。(二)自佛学输入至亡清。其中又分为佛学时期;理学时期。(三)自西学输入以后。现在研究先秦诸子的人,大都偏重于其哲学方面。这个实在是错误的。先秦诸子的学术,有两个来源:(一)从古代的宗教哲学中,蜕化而出。(二)从各个专门的官守中,孕育而成。前者偏重玄学方面,后者偏重政治社会方面。《汉书・艺文志》说诸子之学,其原皆出于王官。《淮南要略》说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一个说其因,一个说其缘,都不及古代的哲学。尤可见先秦诸子之学,实以政治社会方面为重,玄学方面为轻。此意,近人中能见得的,只有章炳麟。从古代宗教中蜕化而出的哲学思想,大致是如此的:(一)因人有男女,鸟有雌雄,兽有牝牡,自然界又有天地日月等现象,而成立阴阳的概念。(二)古代的工业,或者是分做水、火、木、金、土五类的。实际的生活影响于哲学思想,遂分物质为五行。(三)思想进步,觉得五行之说,不甚合理,乃认万物的原质为一个,而名之曰气。(四)至此,遂并觉阴阳两力,还不是宇宙的根源。因为最后的总是惟一的,也只有惟一的能算最后的。乃再成立一个惟一的概念,是即所谓太极。(五)又知质与力并非两物,于是所谓有无,只是隐显。(六)隐显由于变动,而宇宙的根源,遂成为一种动力。(七)这种动力,是颇为机械的。一发动之后,其方向即不易改变。所以有谨小、慎始诸义。(八)自然之力,是极其伟大的。只有随顺,不能抵抗。所以要法自然。所以贵因。(九)此种动力,其方向是循环的。所以有祸福倚伏之义。所以贵知白守黑,知雄守雌。(十)既然万物的原质,都是一个,而又变化不已,则万物根本只是一物。天地亦万物之一,所以惠施要提倡泛爱,说天地万物一体,而物论可齐。论同伦,类也。(十一)因万物即是一物,所以就杂多的现象,仍可推出其总根源。所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此等思想,影响于后来,极为深刻。历代的学术家,几乎都奉此为金科玉律。诚然,此等宽廓的说法,不易发见其误缪。而因其立说的宽廓,可以容受多方面的解释,即存其说为弘纲,似亦无妨。但有等错误的观念,业已不能适用的,亦不得不加以改正。如循环之说,古人大约由观察昼夜寒暑等现象得来。此说施诸自然界,虽未必就是,究竟还可应用。若移用于社会科学,就不免误缪了。明明是进化的,如何说是循环。先秦诸子,关于政治社会方面的意见。为“农家”、“道家”、“墨家”、“儒家与阴阳家”、“法家”。农家是代表最古的思想。这只要看许行的话,便可明白。许行之说有二:(一)君臣并耕,政府毫无威权。(二)物价论量不论质。如非根据于最古最简陋的社会的习俗,决不能有此思想。《孟子・滕文公上篇》。道家所代表的,是游牧好侵略的社会的逆反思想。汉人率以黄老并称。《列子》《天瑞篇》有《黄帝书》两条,其一同《老子》。又有黄帝之言一条。《力命篇》有《黄帝书》一条。与《老子》亦极相类。《老子》书(一)多系三四言韵语。(二)所用名词,极为特别。如有雌雄牝牡而无男女字。(三)又全书之义,女权皆优于男权。足征其时代之古。此必自古口耳相传之说,老子著之竹帛的,决非老子所自作。黄帝是个武功彪炳的人,该是一个好侵略的部族的酋长。侵略民族,大抵以过刚而折。如夷羿、殷纣等,都是其适例。所以思想上发生一种反动,要教之以守柔。《老子》书又主张无为。无为两字的意义每为后人所误解。为训化。《礼记・杂记》:子曰:“张而不弛,文武不能也。弛而不张,文武不为也。”此系就农业立说。言弛而不张,虽文武亦不能使种子变化而成谷物。贾谊《谏放民私铸疏》:“奸钱日多,五谷不为”。正是此义。野蛮部族往往好慕效文明,而其慕效文明,往往牺牲了多数人的幸福。(一)因社会的组织,随之变迁。(二)因在上的人,务于淫侈,因此而刻剥其下。所以有一种反动的思想,劝在上的人,不要领导著在下的人变化。在下的人,“化而欲作”,还该“镇之以无名之朴”。这正和现今人因噎废一样。墨家所代表的,是夏代的文化。《汉书・艺文志》说墨家之学,“茅屋采椽,是以贵俭。古人的礼,往往在文明既进步之后,仍保存简陋的样子,以资纪念。如既有酒,祭祀仍用水,便是其一例。汉武帝时,公玉带上明堂图,其上犹以茅盖。可见《汉志》此说之确。养三老五更,是以兼爱。三老五更,乃他人的父兄。选士大射,是以尚贤。平民由此进用。宗祀严父,是以右鬼。人死曰鬼。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命有前定之义。顺四时而行,即《月令》所载的政令。据《月令》说:政令有误,如孟春行夏令等,即有灾异。此乃天降之罚。然则天是有意志,随时监视著人的行动,而加以赏罚的。此为墨子天志之说所由来。他家之所谓命,多含前定之义,则近于机械论了。以孝视天下,视同示。是以上同。”都显见得是明堂中的职守。所以《汉志》说他出于清庙之官。参看第十五章。《吕览・当染篇》说:“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天子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鲁,墨子学焉。”此为墨学出于清庙之官的确证。清庙中能保存较古之学说,于理是可有的。墨家最讲究实用,而《经》、《经说》、《大小取》等篇,讲高深的哲学,为名家所自出的,反在墨家书中,即由于此。但此非墨子所重。墨子的宗旨,主于兼爱。因为兼爱,所以要非攻。又墨子是取法乎夏的,夏时代较早,又值水灾之后,其生活较之殷、周,自然要简朴些,所以墨子的宗旨,在于贵俭。因为贵俭,所以要节用,要节葬,要非乐。又夏时代较早,迷信较深,所以墨子有天志,明鬼之说。要讲天志、明鬼,即不得不非命。墨家所行的,是凶荒札丧的变礼。
n hj,mkj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7955b54c32d72c37fe1fc68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