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什么意思?


回答:
1、食不重味,汉语成语,拼音是shí bù chóng wèi ,意思是吃饭不用两道菜肴,谓饮食节俭, 出自 《左传哀公元年》。
2、吊死问疾,汉语成语,拼音是diào sǐ wèn jí,意思是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伍子胥列传》。
延伸:
食不重味
近义词:食不二味、食不兼味。
反义词:大吃大喝、食案方丈、食必方丈。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示例:清・石玉昆《小五义》第98回:“却安于节俭,茅茨不剪,采椽不斫,后宫妃妾,衣不重彩,食不重味。”
吊死问疾
成语用法
联合式;作谓语;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示例: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布德施惠以振(赈,救济)困穷,吊死问疾以养孤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食不重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吊死问疾
意思是: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吊唁死者,慰问病者;出自《史记》中的《吴太伯世家》,原文节选如下:
子胥谏曰:“越王句践食不重味,衣不重采,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其众。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越在腹心疾而王不先,而务齐,不亦谬乎!”
译文:
伍子胥劝谏说:“越王勾践吃饭不设两样以上的菜肴,穿衣不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吊唁死者,慰问病者,这是想到利用民众伐吴报仇啊。勾践不死,必为吴国大患。现在越国是我国的心腹大患,您却不注重,反而把力量用于齐国,岂非大错特错!
扩展资料:
《史记》是历史上第一本“纪传体”史书,它不同于前代史书所采用的以时间为次序的编年体,或以地域为划分的国别体,而是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内容的一种体例。
从此以后,从东汉班固的《汉书》到民国初期的《清史稿》,近两千年间历代所修正史,尽管在个别名目上有某些增改,但都绝无例外地沿袭了《史记》的本纪和列传两部分,而成为传统。
同时,《史记》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43783b9066a1428fb750d5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