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什么意思

为尊者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的字或号。
为贤者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贤者的字或号。
为亲者讳: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亲者的字或号。
出自――春秋战国孔子《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
为尊者讳――俗语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指避田登的名讳。
为贤者讳――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区”。
为亲者讳――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古时候有很多关于避讳的趣闻。
扩展资料: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的原则和态度。
孔子对于当时那些事件重大的,不好定论的史实,往往欲言又止,采取讳而不言的态度。即不明记其事,只以三言两语作 蜻蜓点水的手法以褒贬,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读者自我体味,毋庸点破。
而他所讳者是有原则的:“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为亲者讳疾。”所谓为尊者讳,简言之就是对那些长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他们的丰功伟绩可以大讲特讲,而他们干的过的不太体面的事或者坏事不能提,不能讲,否则就犯了大忌。
汉武帝名刘"彻",当时有一个很负盛名的辩士名叫蒯彻,为了要与刘彻避讳,史书上只好将蒯彻的彻字改为与"彻"同义的"通"字,称为蒯通。战国时教育家荀况,时人尊为荀卿,由于汉宣帝名叫刘洵,汉朝人避宣帝讳,于是改荀卿为孙卿。
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汉明帝名刘庄,当时便把"庄子"一书改称为"严子"。而且,把凡是姓"庄"的一律都改为姓"严"。
比如,把"庄助"改为"严助",把"庄安"改为"严安"。 这种情况叫做名讳。他们的缺点、错误、罪恶,不仅不能提,不能讲,而且简直成了碰也碰不得的禁区。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就有性命之虞。
“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此语出自《春秋公羊传・闵公元年》,这是孔子编纂删定《春秋》时的原则和态度。这一态度是儒家“礼”文化的体现。中国古代讲求“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即避讳名字。为古代避讳的一种,是指古人在取名或者说话时,避开能代表尊者、亲者、贤者的字或号。 于是,为了讳尊者,田灯 “只徐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为了讳贤者,古人把孔子的“丘”字念成了“区”;为了讳亲者,司马迁把《史记》中所有讳其父的“谈”字都去掉了。虽然讳得可笑,但是基本方向还是正确的,因为讳毕竟“非不书也,书而迂曲其文耳”,仅仅是改个字罢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0db8f1df1e8b634f5f5f19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