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迁怒,不贰过。一《论语》是什么意思

讨论的意思。
人们在心理或行为上遭受挫折时,由于没有足够的能力反击使自己受挫的人,或者因挫折来源不清而无明确攻击对象时,会在局外人身上发泄愤怒情绪。人们一般选择比自己软弱且不同于自己或不认识的人作为发泄对象。
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因素,常常使一些无辜的人成为“替罪羊”。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清朝赵翼解释说:“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其实,“论”又有纂的意思,所谓《论语》,是指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载下来编纂成书。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
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怒”与“过”,超过当下的现实,同样违背孔子之学的基本原则。
详解:无论“不迁怒,不贰过”是什么含义,但本章里,孔子明确表示,除了颜回,其他人都达不到他的好学标准,这一点是无疑的。这也证明了,上面说子夏之学非孔子之学,确实没有冤枉他。
不过,通常对“不迁怒,不贰过”的解释都有问题。“怒”,不是通常说的愤怒、怒气,而是“超过”的意思,在《荀子・君子》“刑罚不怒罪,爵赏不逾德”中,就是按此解释;“迁“,变更、变动;“贰”,背离;“过”,超过。古文喜欢对称,往往用一些类似又稍有差别的词语构成对称句式,“不迁怒,不贰过”中,“迁”对“贰”,“怒”对“过”,相互间的意思差别不特别大。
孔子之学,立于当下的现实而究底穷源,若“迁”若“贰”,则违背。而“怒”与“过”,超过当下的现实,同样违背孔子之学的基本原则。而只有颜回能领悟孔子之学的实质而能“不迁怒,不贰过”,所以被孔子所盛赞,而其他人,都如子夏般把智慧的当下呈现“迁贰”成对知识的日积月累,又怎么可能得到孔子的认可?
全句注解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就像各种工匠在手工业作坊里为完成他们的制作,君子在学中为完成他们的事业。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女”,即“汝”,你。
“儒”,本义指“术士”,在周代专指为贵族子弟的教师等。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怒”,不是通常说的愤怒、怒气,而是“超过”的意思。
“迁“,变更、变动;
“贰”,背离;
“过”,超过。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80d984260d5d93d9c9625824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