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佛教里的“无遮大会”是做什么的?

无遮梵语里的表示“宽容无阻”,大会在长达75天的时间里,不在乎种性差异,规模旁大,组织缜密。
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介绍其为”“营构精庐,穷极轮奂,造七佛之仪,设无遮之会”,贞观十五年,统治了印度的戒日王在当时称为钵罗耶伽国的恒河与阎牟河之间开设大会,并邀请了从东土大唐远道而来的三藏法师参加大会。
戒日王对玄奘法师解释道:”弟子嗣承亲庙,为天下主,三十余年,常虑福德不增广,往因不相续“。因而累积了许多的财宝,现在就有了将累积的财宝散给百姓的想法。
大会的风格非同凡响,在周围十四五里范围内地面像镜子一样平坦,用篱笆隔开的千布长的面积作为主会场,以金,银,珍珠为主的财物放在会场中央的草堂里。草堂周围的数百座长屋,将金银宝藏和奢华的衣服放置于屋内。
据说戒日王将自己府库五年内所存财物全部施舍,甚至连身上的衣服、颈珠,璎珞、颈珠,耳
“无遮大会”这个词,千万不要望文生义,无遮大会可不是不穿衣服,没有遮盖的大会。唐朝的玄奘法师去印度取经时,就曾参加过无遮大会。在大会上,舌战群雄,折服对手,赢得了“大乘天”与“解脱天”的最高称号。
说了那么多,无遮大会到底说的是什么呢?说白了,它就是一场辩论加布施的大会,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一下。
无遮,梵语意即“宽容无阻”。“无遮大施会”不间种性差别,规模大,组织缜密,长达75日,唐代《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中概括其为”“营构精庐,穷极轮奂,造七佛之仪,设无遮之会”,公元641年3月,统治五印度的戒日王在时称钵罗耶伽国的恒河与阎牟河之间设立大会,并邀请从唐朝远道而来的三藏法师参加大会。
参加施会的五印度的沙门、外道、尼乾、贫民,加上随戒日王同行的十几国王及其随从,竟燃“比至会场,道俗到者五十余万人”,规模可谓盛大。
于是,吉日良辰,盛会隆重开幕。戒日王与鸠摩罗王、跋吒王等各整仪仗卫队齐集会场,十几国王依次陪列。
戒日王在对玄奘解释设立“无遮大施会”的动因时说,“弟子嗣承亲庙,为天下主,三十余年,常虑福德不增广,往因不相续”固而才有积集财宝,欲“藏富于民”的想法。
这个大施场气派非凡,四周十四五里之内平坦如镜,用篱笆间开有千步左右的面积作为主会场,然后在正中央筑建草堂十数间,安放金、银、珍珠、大青蛛等宝物;草堂四周搭起数百间长舍,搁置金银钱宝及奢华衣缕等。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7e5b3731fd3a2b42542dbc38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