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栖类动物

两栖动物就是指那些既可以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两栖动物属于脊椎动物亚门的一个纲,通常没有鳞或甲,皮肤裸露而湿润,透气性强,在湿润的情况下可以帮助呼吸。两栖动物的四肢没有爪,只有趾,体温锁着完结的变化而变化,是典型的冷血动物。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的适合水生的特征,如卵的形态和产卵方式、幼体用鳃呼吸等;又具有新发展而来的适应陆地生活的特征,如感觉器官、运动装置和呼吸循环系统等。现在世界上大约有5000多种两栖动物,除南极洲、海洋和大沙漠之外,其他地区都会看到它们的身影。其中以热带、亚热带的湿热地区最为常见,种类也最多。两栖动物又可分为三个亚纲,一是迷齿亚纲,第二类是壳椎亚纲,第三类是滑体两栖亚纲。包括现在所有的两栖动物,有课细分为无尾目、有尾目和无足目。可见两栖动物的家族也是十分兴旺发达的。青蛙是最常见的两栖动物。夏日雨后,在池塘边,草丛中处处可以听见群蛙齐鸣的声音。辛弃疾的词“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便是这一景象的生动写照。蛙类最小的只有50毫米,只相当一个人的大拇指长,大的有300毫米(一尺多长),瞳孔都是横向的,皮肤光滑,舌尖分两叉,舌跟在口的前部,倒着长回口中,能突然翻出捕捉虫子。有三个眼睑,其中一个是透明的,在水中保护眼睛用,另外两个上下眼睑是普通的。头两侧有两个声囊,可以产生共鸣,放大叫声。体形小的品种叫声频率较高。有的蛙类皮肤分泌毒液以防天敌,生活在亚马逊河流域雨林中的一种树蛙分泌物被当地印第安人用来制作箭毒,见血封喉。娃娃鱼是最大的两栖动物,它的学名叫做大鲵,因叫声像婴儿的哭声,人们便叫它娃娃鱼。娃娃鱼是鱼类向爬行类过渡的中间类型,它们的祖先生活在大约3亿年前,因而被称为活化石,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价值。娃娃鱼身长一般在60至100厘米之间,头大、嘴大、眼睛却很小,没有眼皮因而也不会眨眼,身后还拖着一条扁扁的大尾巴。大鲵生性凶猛,肉食性,以水生昆虫、鱼、蟹、虾、蛙、蛇、鳖、鼠、鸟等为食。捕方式为“守株待兔”。大鲵一般都匿居在山溪的石隙间,洞穴位于水面以下。夜间静守在滩口石堆中,一旦发现猎物经过时,便进行突然袭击,因它口中的牙齿又尖又密,猎物进入口内后很难逃掉。它的牙齿不能咀嚼,只是张口将食物囫囵吞下,然后在胃中慢慢消化。娃娃鱼有很强的耐饥本领,饲养在清凉的水中二、三年不进食也不会饿死。它同时也能暴食,饱餐一顿可增加体重的五分之一。食物缺乏时,还会出现同类相残的现象,甚至以卵充饥。两栖类动物作为最早离开水,跑到陆地上来生活的脊椎动物群,兼具了水生动物与陆生动物的一些特性,因而在生命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两栖动物是两栖纲Amphibia是一类原始的、初登陆的、具五趾型的变温四足动物,皮肤裸露,分泌腺众多,混合型血液循环。其个体发育周期有一个变态过程,即以鳃(新生器官)呼吸生活于水中的幼体,在短期内完成变态,成为以肺呼吸能营陆地生活的成体。现生的有3目约40科400属4000种。除南极洲和海洋性岛屿外,遍布全球。我国现有11科40属270余种,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华西和西南山区属种最多。两栖动物既有从鱼类继承下来适于水生的性状,如卵和幼体的形态及产卵方式等;又有新生的适应于陆栖的性状,如感觉器、运动装置及呼吸循环系统等。变态既是一种新生适应,又反映了由水到陆主要器官系统的改变过程[1]。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蛙类、蟾蜍、大鲵、蝾螈、蚓螈、吻蚓、鱼螈等。两栖动物是既能在水上生活又能在陆地上生活的拥有四肢的脊椎动物。 常见的两栖动物有:两栖动物:海狮、龟、蜥蜴、龟鳖、蟾蜍、大鲵昆虫:蝴蝶、蜻蜓、蝎子、吸虫、珊瑚、纤毛虫、绦虫、螈、蚓螈、肉足虫、藤壶、水蚤、水蛭、蟋蟀、蜈蚣、蝗虫其他动物:恐龙、草履虫、海参海蜇、海参、海绵、水母、水螅、海星、乌贼、海葵、海胆两栖爬行动物:鼋、蟒、鳄蜥、巨蜥、扬子鳄、四爪陆龟地龟、玳瑁、大鲵绿海龟、山瑞鳖、大壁虎、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7c468969a65fdf354dec721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