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甘味出自哪里?

战国时期,秦、楚、齐、燕、魏、韩、赵七国中,以秦国实力为最强,时有吞并六国之心。特别是秦孝公在位时,重用客卿商鞅,秦国的内政、外交都卓有成效。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死,太子即位,就是秦惠文公。他不满于商鞅专权,下令杀了商鞅,拜公孙衍为相国。公孙衍劝惠文公西并巴蜀,称王以号召天下,并派使者到各国去要挟:除非割地为贺,否则就发兵讨伐。
秦使到了楚国,见了楚威王熊商,转达了秦惠文王的意思。楚威王大怒,当众叱责来人,并把他驱逐出境。
使者回报秦惠文王,惠文王闷闷不乐,心知楚国新近打败了越国,地广兵强,与秦为敌,终是大患。忽报有洛阳说客求见,惠文王命人宣进宫来。
原来是说客苏秦。苏秦见了惠文王,先是恭维了一阵,接着便说自己有帮助秦王兼并天下的妙法。可是惠文王新杀商鞅,对游说之士并无好感,便对苏秦说:“毛羽未丰,不能高飞,先生所言,以后再议吧!”
苏秦碰了钉子,羞惭而归。一年后,他又到各国游说,一反过去的策略,而企图说服秦以外的六国联合起来,共同抗秦。这一“合纵”之策果然见效,赵国拜苏秦为相,资助他去各国游说。
他就向韩、魏、齐等国的诸侯详细说明“合纵”抗秦的好处。这一天,苏秦驱车来到楚国,楚威王立即接见了他。
苏秦给楚威王分析利害得失,认为楚与秦“连横”(六国共同奉事秦国),就无法抑制秦国的虎狼之心,结果只能割地给秦国;如果楚与各国合抗秦,那么各国将会服从楚国的安排,两者出入很大,希望楚王三思。
楚威王说:“寡人对秦国的野心早有戒备,但苦于韩、魏等国受秦挟制,不能共谋;国内又缺少很好的谋士,所以长期以来一直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神不定。今天听了您的一番话,觉得很在道理,决定照您说的办!”
从此以后,楚、赵诸国联合抗秦,使秦国一度不敢轻举妄动。许多史书上记载了“苏秦为赵合纵说楚威王”之事,同时楚威王所说的“食不甘味”那句话,也当作成语流传至今,用来形容心中忧虑或身体不好。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78498a69fc5692fdcf5af7be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