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字概括《我们仨》第二部分――杨绛的万里长梦


杨绛如此说:钟书大概是记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个长达万里的梦。
是的,在第二部分,杨绛先生继续写梦,写相比较第一部分当中的梦要长很多很多的长达万里的梦。谁都看得出来,这是杨绛在经历了两个医院间来回奔波,辗转于生病的丈夫和女儿之间,二人又相继离她而去之后,所做的这样一个如此孤单无助的梦。
在梦中的古驿道上,那么多奇怪的存在,奇怪的客栈、奇怪的船、奇怪的配置和约束力。古驿道象征着离别,无论去到哪里,都得从这个路上启程,或经过。古驿道旁长长的河堤下是静止不流的河面,而编有号码的船只便是钱钟书先生当初在医院住院时的病房了。
白天杨绛和女儿去船上陪着丈夫,晚上她们则离开船去客栈休息,后来钱媛因为工作原因一周才能陪妈妈去看一次爸爸,再后来钱媛生病离去,现实生活中他们三里河的家实际上指的就是杨绛梦中的客栈了。
在这个万里长梦里,杨绛又经历了一次三人的从相聚到分开,再到生死离别的过程,其心理历程该是怎样的苦不堪言?故意慢慢走,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万里长梦。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再见到一面。
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杨绛说她算不清,其实,任谁能算得清?漫漫人生,悲苦无数,唯生离死别,最甚、却又是人力最无能左右。
生老病死乃自然伦常,认识到这一点仍不能帮无助者快一些放下,而唯有时间才是治疗一切伤痛的良药。时间能化解我们的哀伤与苦痛,亦能冲淡所有面对离别时徒劳的难舍与执念。
扩展资料
《我们仨》含有浓郁的古典意味,一是淡泊功利的人格精神,表现于“我们仨”对家的相聚相守以及酷爱读书勤奋治学,这三者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推动他们走向高远超凡的境界。
二是平和朴素的语言风格,平和即和谐、中和,杨绛最善于把各种对立的因素和谐的统一起来,达到恰到好处的理想状态。
三是和哀而不伤的抒情笔调,通过情景交融古典手法,分载过于深重的死别的悲情,把丰富复杂的情感寓于景中,通过意象比喻、象征、暗示、尽显古典文化的韵味。
第二部分以“梦”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写梦是我国古代悼亡诗常用的形式,以此描写幻境,抒发真情。杨绛用此手法,从心理上看,女儿和丈夫先后病重去世,情感深受刺激,恍如梦中,亦幻亦真。心理学认为,情感到了极至,无论悲喜都会幻以为梦。
从创作上看,以梦入书并结构全文,易于情感的自由流动和主观真实感受的表达。可以达到多层次和自然流动的状态。同时,以艺术手法叙述描绘,缓解自然情感的强度,可使其升华为“诗的感情”。
从全文看,杨绛散文平和的风格更体现为缓急有致、悲喜相济的结构。解放后,诸多政治运动给知识分子许多压抑和苦闷,每写至此,便会转写一段趣事,以缓激愤之情。写钟书病重,语速急速迫促,转写普通人家的温情,缓缓道来,语调温柔平静。
缓疾交错,悲喜相济,最终达到“和”。其实现实生活中并无单纯的快乐和苦恼,两者总是杂糅在一块,中和一体。杨绛以平和之心去认识生活和采颉生活的时候,自然切中了生活的自然规律,也切中了“以和为贵”的古典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我们仨
开篇杨绛先生就写道“万里长梦”,实际上是以梦境与现实夹杂的独特方式来记叙一段往事。在文中,多次提及的“客栈”实际上是指杨绛先生一家在三里河的寓所,由于丈夫钱钟书与女儿钱瑗相继因病住院,家中只杨绛先生一人,亲人分离,作者也曾提到“家已不像家,只当作客栈了”。文中所述钟书的船一点点移动,实际是指他患病后杨绛先生一程一程艰难地陪伴送别,最终越来越远,走到了人生尽头。作者在情感表达上很含蓄,但细微之处可见亲人告别的无奈。一个曾经温馨的学者家庭,在古驿道上相守相离,最后只留下杨绛先生孤身一人来回忆和纪念“我们仨”,离愁中夹着温馨,淡然中夹着无奈。作者:范林熙链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30719854/answer/54335073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6fb11094a14f636a1cc1d74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