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炊饼,是一种什么食物呢?

《水浒传》中最著名的饮食莫过是武大郎炊饼了,有人认为炊饼已经失传,有人认为炊饼就是烧饼,还有人认为炊饼就是今天名满全国的山东煎饼,那么久闻大名的武大郎炊饼究竟是何种美食呢?
在山东版《水浒》中,炊饼是按烧饼的样子做的。炊饼是什么?宋《靖康缃素杂记》中记载的很明白,“凡以面为食具者,皆为之饼:故火烧而食者,呼为烧饼;水瀹而食者,呼为汤饼;蒸笼而食者,呼为蒸饼。”
后来避讳宋仁宗赵祯的讳,蒸饼才改名叫炊饼。炊饼是蒸出来的,并不高大上,《辞源》上明确说就是今天的馒头。为什么要强调是今天的馒头,在《水浒传》中,炊饼和馒头是并存的,鼎鼎大名的就是孙二娘卖的“人肉馒头”。宋时的馒头是指今天的包子,宋人笔记上也说"包子即馒头别名"。
近代的时候,包子馒头分家了,有馅的叫包子,无馅的叫馒头。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今天的馒头,孙二娘卖的馒头就是今天的包子。炊饼不是烧饼,更不是山东煎饼。这一点央视版《水浒传》要比山东版《水浒》做得更专业。
山东人爱吃面食,但蒸馒头比较费事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含量。一般人家都是去买,回家再蒸一下,即可食用。所以才滋生了武大专业卖炊饼这个行业。炊饼就是今天的馒头,都市乡村一直都有人在卖,炊饼并没有失传。
伴着武大卖炊饼的还有一个小孩子叫郓哥,“脆梨,脆梨!”和武大一起一落地叫唤着。脆梨的称呼今天也还有,这类梨子皮薄汁多容易破,很难保存。郓哥冬天还在卖脆梨很明显是不可能的,宋朝即便有地窖技术,脆梨也无法保存到冬天。
假如宋时真有个郓哥,他真的在冬天卖梨,那他卖的只可能是个大皮厚的大黄梨,黄梨易保存,等未熟透时摘下来,阴凉地避光保存,放到冬天损耗不会太大。也许大黄梨在宋时就叫“脆梨”吧,这点还真没有史料印证。这个坑在山东版《水浒》中被避开了,郓哥卖的是梨不是脆梨。
其实就是当地的一种小吃,和我们现在吃的那些饼子差不多,只不过是加入了一些地域特色,会显得更特殊一点。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6d4a2de05d3878ffe4891c8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