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草》的原文是什么?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

前往百度APP查看

回答
希望是什么?是娼妓。她对谁都蛊惑,将一切都献给。待你牺牲了极多的宝贝――你的青春,她就抛弃你。

有一伟大的男子站在我面前,美丽,慈祥,遍身有大光辉,然而我知道他是魔鬼。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第一章 家乡的野菜 第二章 采蕨菜 第三章 菜豆花 第四章 锅锅宴第五章 看电影 第六章 春妮子 第七章 眼镜纪事 第八章 魔芋第九章 魇 第十章 山地颠轿 第十一章 水搭伴 第十二章 咂酒第十三章 火工和尚 第十四章 端午节 第十五章 看川戏 第十六章 糍粑第十七章 校歌 第十八章 鬼工 第十九章 黄齐老爷 第二十章 小甲第二十一章 保保 第二十二章 记忆松溉 第二十三章 包谷面 第二十四章 草蛐蛐儿和灶居子

《野草・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所写的回忆散文集,全书共10篇。最初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后补充《小引》和《后记》两篇,于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出版。

1929年、1932年再版。所选文章基本上都是回忆的记事,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孩提到青年的生活历程。文字深沉隽永,堪称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其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范爱农》等篇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 《野草》收录了鲁迅所写散文诗23篇,最初发表于 1924年至1927年的《语丝》周刊上,署名均为鲁迅。

更多4条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69eba863ca0a285e3ba1200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