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什么意思

意思是:君子做学问,就比如做兽骨兽角的工艺,既要用刀锯切割,又要用锉来加工,精益求精。又比如做玉石的工艺,既要雕琢,又要打磨,细中求细。
出处:
《论语・学而》 孔子
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
扩展资料:
原文是孔子《论语・学而》的第十五篇。《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
这段对话中,孔子针对子贡的观点,首先给予基本肯定,然后指出更积极、更有力量的一种表达方式。子贡马上领悟出孔子的高明,觉得老师好像一位玉匠,而自己好像一块玉,和老师的交流过程,就是对自己的精加工过程。
孔子从子贡的发言中,也看到了子贡思维的提升。子贡告往知来的联想能力令孔子很开心。
贫穷的时候至少可以行道,因为贫穷反而少了很多牵挂,正好可以做该做的事。“富而好礼”,古代的礼仪很重要,但是礼仪的实现往往需要花钱。有钱人如果厚底,就会使整个场面变得庄严,崇高,人也会显得比较高雅。
人在穷困时,较能显示志节的高低,这时除了无谄之外,如果进而坚持行道,并且以此为乐,就接近人之成的境界了。富有的人也可以行道,就是除了无骄之外,还须进而好礼。这段对话,我们见识了子贡的功力,他的思考力佳,表达能力也很好。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
本指一件精美的玉器,从原石到成品所经历的四道工序,这里引申为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有学问的人,也要经过不断的切、磋、琢、磨,和长久的人生历练才能到达“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最高境界。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学而篇
【出处】:《论语・学而》【原文】: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译文】: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孔子说:“赐呀,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举一反三,我可以同你谈论《诗》了。”【评析】:孔子希望他的弟子以及所有的人们,都能够达到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这样的理想境界,因而在平时对弟子的教育中,就把这样的思想讲授给学生。贫而乐道,富而好礼,社会上无论贫或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社会的安定了。孔子对子贡比较满意,在这段对话中可以看出,子贡能独立思考、举一反三,因而得到孔子的赞扬。这是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一个显著特点。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667b9661fa4f91d43c81d5d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