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文学爆炸的艺术特点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文学爆炸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形成发展,有其重要的社会历史背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产生也是与拉丁美洲特殊的自然环境分不开的。拉美当代一则敏些著名作家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之所以在拉美繁荣昌盛,是因为“它适应和根植于我们生活的这个现实世界”。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说过:“拉丁美洲的日常生活告诉我们,现实中充满了奇特的事物。为此,我总是愿意举美国探险家F・W・厄普・得格拉夫的例子。上世纪初,他在亚马孙河流域做了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旅行,大孙胡枝开眼界。他亲眼看到许多东西,比如:有一条沸腾的河流,鸡蛋放进去五分钟就能煮熟;有一个地方,人一说话就降倾盆大雨;在阿根廷南端的里瓦达维亚海军准将城,极风把一个马戏团全部吹上了天空,第二天渔民们用网打上了死狮和长颈鹿 。”马尔克斯强调,他在作品中所描写的一切都是以“神奇的现实”为基础的。“我们每前进一步,都会遇到属于其他文化的读者来说似乎是神奇的东西,而对我们来讲则是每天的现实。”他曾这样概括具有魔幻色彩的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即使是日常的生活也光怪陆离。这是一块放浪形骸又极富想象的土地,因孤独而耽于幻觉和种种错觉的土地 。”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流派的形成也是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和刺激分不开的。拉丁做饥美洲的文学传统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印第安民间文学和古代玛雅文学,尤其是其中古老神话、民间传说与巫术中奇幻、怪诞的成分已成为拉美作家们的创作滋养。另一方面是欧洲文学传统,讲拉丁语系的葡萄牙语(巴西)、法语(海地)、西班牙语(多数拉美国家)的拉美作家都有深厚的欧美文学修养,拉伯雷、塞万提斯的夸张、奇特、讽刺,巴尔扎克、左拉、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批判、暴露、细腻、深邃,都为拉美作家所吸收。20世纪以来,在西方现代派文学强大潮流冲击下,拉美文坛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拉美作家意识到,只有极力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精神,在艺术手法上不断创新,用现代艺术手法表现 20世纪拉美现实生活,才有可能使拉美文学在世界文坛上取得一席之地。拉美的一些杰出作家,都先后到欧洲游历、深造过。危地马拉的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古巴的阿莱霍・卡彭铁尔,在旅居巴黎期间曾加入过法国超现实主义文学团体。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深受乔伊斯、卡夫卡和福克纳等欧美现代派作家的影响。当然,西方现代派文学尤其超现实主义对拉美作家的影响,并不是像某些人所说的那样“教会他们写什么和怎么写 ”,是启迪他们以新的眼光审视拉美“神奇的现实”,刺激他们以新的手法描写拉美“现实的神奇”。 大体上说来,魔幻现实主义有两大特点: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拉美人民政治上的觉醒,对殖民主义 、军事独裁、宗教统治、封建愚昧进行揭露、抨击。其二是作品的艺术手法深受欧美现代文学的影响,在许多作品中,可以显而易见地看到超现实主义手法,譬如注重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大胆运用出奇的比喻 、离奇的想象、神秘的象征。但是,这些作品不单纯袭用欧美现代派的创作手法,而是结合拉美本土文化,尤其印第安原始神话、民间传说,将上述创作手法加以丰富发展,从而形成了特有的“魔幻手法” 。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中,现实主义的场面及情节和完全出于幻想虚构的情境交织在一起,给人一种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感觉 。按照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作家把触目惊心的现实和迷离恍惚的幻象结合在一起,通过极端夸张和虚实交错的艺术笔触来网罗人事,编织情节,以达到抨击社会的黑暗 、污秽和混乱的目的 。他们把现实与幻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看来不真实的东西写得十分逼真,把看来不可能的东西写得完全可能 。也就是说,让现实的生活内容与虚幻的艺术情境并置共存,而又丝毫无损于现实的真实性。 《百年孤独》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长篇小说。小说通过对马孔多小镇上布恩迪亚家族七代兴衰的描写,向读者展现了哥伦比亚近百年来的政治风云和社会生活,鞭笞了独裁政权的残暴和美帝国主义政治上奴役、经济上压榨拉美各国的新殖民政策。马孔多原是个原始的村落,逐渐发展为一个小镇。百年来这个小镇历尽劫难:残酷的内战,美国的经济侵略,工人反抗惨遭血腥镇压。最后,“大雨连续下了四年十一个月零二天”,一场飓风把这个小镇席卷而去,落得个“白茫茫,一片大地”。《百年孤独》遵循了“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从而取得了“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魔幻”艺术效果。如写政府把大批罢工者杀害后装上火车运到海里扔掉,那辆怪物般的火车竟有两百节车厢,前、中、后共三个车头牵引;又如写夜的寂静,人们居然能听到 “蚂蚁在月光下的哄闹声,蛀虫啃食时的巨响及野草生长时持续而清晰的尖叫声”;《百年孤独》中时而死人复活,活人升天,鬼魂与活人对话,时而地毯腾空,天降花雨。这些光怪陆离的奇妙构思,使这部作品的情节场面有如一架万花筒,似真似幻,扑朔迷离。然而正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翰・沃马克斯所指出的:“拉美读者从他的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和社会的真实写照。人们把他作品视为魔幻文学,实际上他所描写的大多是拉美的现实生活。” 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都非常重视艺术技巧和语言,技巧与语言的丰富多彩往往让人眼花缭乱。其实,他们把技巧和语言视作一种工具,一种将人们引入“另一种现实”的工具。而“这种现实,我们一致同意称之为神话的现实或魔幻的现实”。然而,正如阿根廷著名文学批评家和作家安徒生・因贝特所说:“在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来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小说中的人物、事物和事件本来是可以认识的,但是作者为了使读者产生一种怪诞的感觉,便故意把它们写得不可认识,不合情理,不给以合理的解释,象魔术师那样变幻或改变了它们的本来面目。于是,现实就在作者的虚幻的想象中消失了……在现实消失(即魔幻)和表现现实(即现实主义)之间,魔幻现实主义所产生的效果就像观赏一出新式的剧目一般令人赞叹,也像在一个新的早晨的阳光下用新的眼光观察世界:这个世界的景象即使不是神奇的,很少也是光怪陆离的。在这种小说中,事件即使是真实的,也会使人产生虚幻的感觉。作者的意思是要制造一种既超自然而又不离开自然的气氛;其手法则是把现实改变成象神经病患者产生的那种幻境。”因贝特的论述对于我们深入解读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文本,探讨其奥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拉丁美洲是个多种族大熔炉,主要居住着这块大陆的主人印第安人,外来入侵者西班牙人和被贩运到这里的非洲黑人,他们又分别代表着三种并存的文化,即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和非洲文化。不同种族的通婚消除了民族的隔阂,文化的认同弥合了文化上的差异,形成独特的多元文化结构。因此,在这片土地上,现代化的大都市、山野林莽之中蒙昧状态下的原始部落、天主教的教堂、印第安人和黑人古老的宗教习俗等并存着。魔幻现实主义同拉美其他的文学流派一样植根于拉美大陆的现实,更深入地反映现实生活,赤裸裸地暴露印第安人的灵魂、潜意识、非理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使得现实变得光怪陆离,拉丁美洲变得更加神秘莫测。而这种神秘还反映在其政治现实上。拉美作家们不仅仅沉浸于对魔幻现实的反映,还要反映对现实的深刻探索。拉美作家们开始关注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纷纷将笔用作揭露和针砭社会弊端的武器,或直接参与政治,投身于政治活动之中,努力使拉美人民挣脱殖民统治,消除社会不公,推翻军事独裁,加快拉美前进的步伐。拉美这种特殊的环境为作家们对现实、权力进行探讨和思考提供了大量素材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也给了作家们一种文化使命和政治责任。 魔幻现实主义强化了民族文化意识,突破了对“现实”概念的传统规范。“魔幻现实主义”的渊源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拉丁美洲大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神奇的现实,二是当地居民(印第安人或黑人)的传统观念和信仰。拉美人民的传统观念和信仰又主要蕴藉在神话传说之中。“对于大多数西班牙语美洲人民――印第安人和美斯蒂索人――来说,神话是他们日常现实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人和周围环境之间必不可少的关系的产物,也是他们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一个文化领域。”而这种民族文化意识深深地扎根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们的心灵,在他们那里,现实不仅包括生生不已的大自然,生生死死的人,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而且包括神话传说。因此 ,“魔幻现实主义”实质上意味着拉美作家“对于典型的拉美文化瑰宝的掌握”和“对变神话传说为现实的一种信念”。 随着整个拉美大陆“拉丁美洲意识”的觉醒,拉美作家们的民族文化意识也得到强化。他们不再以欧洲人的眼光来看待、把握拉美的现实,而是以拉美人所特有的心态来感受、领悟拉美的现实。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所理解的现实”,是渗透了拉美人民生死信念和神话血液的现实,是自然、社会和神话的混合体,而这种“现实”本身就具有神奇的意味、魔幻的色彩。当人们每每发问“魔幻”是如何制造出来的,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阿莱霍・卡彭铁尔、加西亚・马尔克斯便屡屡强调,他们绝对忠实于“现实”,既没有创造什么又没有改变什么。魔幻现实主义对“现实”的新的理解,不能不说是对传统现实主义的一种重大突破。 结构现实主义也称新现实主义。 在拉丁美洲,这一概念则较早地被文学评论家何塞・路易・马丁提出,且将其应用于文学领域。 结构现实主义小说是拉丁美洲当代小说创作的流派之一又称“总体小说”、“全面体小说”。以秘鲁作家巴尔加斯・略萨等人将立体主义的绘画方法移植到小说创作中,同时保持现实主义的传统,主张在不歪曲现实素材的前提下,对现实再创造,即重新结构。凡此种种看似混乱的结构使作品具有了与传统现实主义完全不同的面貌,获得了显著的“立体”艺术效果。 “结构主义”这一概念,来源于19世纪末欧美追求工业化生产效率和社会分工的时代背景,它以反个体主义的思维方式,强调事物的系统性与整体性特征。结构主义最初在语言学上的运用便产生了索绪尔的语言符号系统;作为一个涉及人类学范畴的文化概念,结构主义影响着从理论到创作,从戏剧、小说、诗歌到电影、电视等艺术学的诸多领域。转入到文学领域,结构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形成了结构现实主义文学。受语言学的限制,传统文学习惯于把本来“立体”的社会生活平面化,并通过一个特定的“叙事者”从“全知视角”来做单线条式的“叙事”,结构现实主义文学一改传统文学的叙事技法与风格,力求通过“多样的”、“丰富的”的立体结构及创作手法,让现实的社会生活“站起来”,其主要特点是就是文学创作的立体性,所以,结构现实主义小说又被称为“立体小说”。略萨作为“立体小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平面小说”的创作规范,以求文学结构的新颖,凭着“建立一个纯属内心世界的时间和空间”的创作之志,在其文学作品中巧妙地运用了结构主义的叙事技法,立体地展现了其文学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复杂性与多样性,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 结构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打破传统的小说结构形式,采用各种新奇别致的结构模式安排情节,讲述故事,艺术地反映社会现实。比如《绿房子》,小说由五个故事组成。按照传统方式,作者可以将五个故事一一叙述,按照正常的时序讲故事。但是略萨不肯墨守成规。他认为,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复杂多变的,文学品也应该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的艺术品,否则就不能反映现实的复杂性、多样性,作品就会流于平庸、平淡,缺乏魅力。他主张艺术地再现现实,创作一种艺术小说。所以他在《绿房子》中采用了一种不同于传统的新式结构形式,即把五个故事分割成若干片断,轮番讲述。例如第一、三部分,每章包括五个片断即五个场景,分头讲述五个故事。第二、四两部分,每章包括四个片断即四个场景,讲述四个故事,因为胡姆的故事消失了,博尼法西娅和二流子的故事合二为一。 由于结构上的这种安排,时间和空间的顺序就被打乱,叙述方式就变得多样化了:跳跃、颠倒、独立、交叉、分散、合并,这些形式的运用,使叙述变得多姿多彩。此外,作者还运用“套盒术”,使故事中再套故事,对话中再夹对话。这种结构形式的叙述方法新颖别致,不同一般,其效果就像万花筒,使现实生活以新的面貌出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在阅读时会产生一定的好奇心,产生把书读完的兴趣。 巴尔加斯・略萨曾说:观察现实的角度是无限的。尽管不可能一切角度都涉及,但是表现现实的角度愈多,小说就愈出色。《战争与和平》是这样,某些骑士小说也是这样。骑士小说包括的现实有神秘的、宗教的、历史的、社会的、本能的等等。而现今小说的尝试总想用一条渠道、一个角度表现现实。我却相反,我主张创作总体小说,即雄心勃勃地从现实的一切方面、一切表现上来反映它。 这是巴尔加斯・略萨的结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根据。他认为,人们对现实的观察是多角度、多层次的。小说表现现实的角度和层次愈多,就愈成功。为了全面地表现现实,为了写出伟大的小说,作家应该从尽可能多的角度和层次上去把握现实,表现现实。所以略萨在小说中,为了做到多角度和多层次,他采用了许多手法,比如对话的多种形式,故事情节的分割、组合,公文或函件的充分运用,电影和电视的表现技巧,绘画中的透视法,时间和空间的频繁转换等等。其艺术效果可以使读者对作品展示的现实世界产生全面的感受或了解,或曰立体感、总体感。 在拉丁美洲文学爆炸时期,幻想小说也占有一定的份额。幻想小说的代表作家为深受博尔赫斯影响的阿根廷作家胡里奥・科塔萨尔。 博尔赫斯认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但并没有将文学置于空泛的想象中。他把自己对时空、生死、梦境等的思考,用他虚构的梦、迷宫、永生之城、镜子等表现出来。博尔赫斯对想象的处理,巧妙地避免了幻想小说泛泛之谈的弊端。将想象落实到具体的物象,在物象的选取上也别具匠心。他选取的迷宫、梦境、镜子、老虎都有着丰富的涵义,正是在对这种想象技巧的独特运用上,博尔赫斯确立了文学创作的风格和地位,成为拉丁美洲文学领域盛开的一朵奇花。 科塔萨尔的幻想小说受到博尔赫斯的影响很深,他说“博尔赫斯给我们这一代作家打上了很深的烙印,是他为我们指明“奇异”的无穷可能.”而两位作家都偏爱神奇题材,都使用简约的语言并且精心构造小说情节,但两人的作品都有很大差异,无论对于世界的看法还是故事的处理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博尔赫斯的幻想大都出自于哲学的思考,而科塔萨尔却是从现实中体验神奇,或将现实拆解,重新拼装、组接,或是在现实的总体上加上幻想的成分,目的不是为逃避现实而是从一条不同的道路找到现实之门。这是一种新的神奇文学,用作家的话说:“我所写的故事几乎都属于“神奇文学”一类,都与虚假的现实主义相对立,那种现实主义认为什么都能描绘……当然是在一个被某种“和谐”的体系支配的世界中一这体系包括法则、因果关系、明确的心理、绘制成地图的地理、我却想到另一种更隐秘、更不容易表达的程序……”以科塔萨尔最早发表的两篇故事之一《被侵占的房间》为例,这是一篇情节怪诞的小说兄妹二人同住在祖传的一栋宽敞的房子里,兄妹俩都没有结婚,安静地共同守着那栋房子打发日子,妹妹没完没了地干毛活,而哥哥则用法国文学或集邮消磨时间。平静的生活突然被人打破:一个晚上,祖传的房子突然被人占了一半、兄妹俩不知占领者是谁也没有胆量过去看一眼,在剩下的半间房子里继续过活,然后侵占在不停的继续,兄妹拥有的空间越来越小到最后只有扔下钥匙弃家而逃。故事的离奇之处在于另一半主角,也就是占用房子的人始终没有出现,也未交代侵占房间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就像卡夫卡的《审判》中,主人公始终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被审判,而最后不是死亡而是不得不被迫离开,这是一个对现代人生存状况的寓言,还是对当时阿根廷社会的影射?作品没有提供答案。这和博尔赫斯往往在小说结尾对故事的神秘和怪异给出解释的结构迥然不同。而科塔萨尔故事中对恐怖气氛的着意渲染也有明显有别于博尔赫斯。 他最初的短篇小说创作中可以看到博尔赫斯“幻想小说”的影子,但与之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博尔赫斯的小说创作多半是逻辑思辨的结果,科塔萨尔的幻想小说则是另一种类型:作品不乏幻想、神奇与荒诞,却与现实保持密切联系。他的创作从“幻想”到“现实”的真正转型始于他的中篇小说《追逐者》,小说向读者展示了“垮掉的一代”的迷茫,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是带有存在主义倾向的作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60c9f83fc05042d75ccfae4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