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二战日本部队都以指挥官的姓氏命名?像什么...

因为它们是东拼西凑的临时编组,这些缝合怪没有正式的番号。因此,指挥官姓名+部队规模就作为他们的正式称呼了
以亮剑中的山崎大队为例,原型是关家垴高地战斗中的冈崎支队。
冈崎支队由步兵3个中队(基本部队是第226联队第12中队,外加第41师团1个中队和独立步兵第12大队1个中队),以及1个山炮分队、1个工兵小队、1个辎重兵小队、1个无线电分队和1个战斗救护班组成)
以下是随便截取的一些提到“名字+规模”的日军官方资料
至于常规部队名字,自然是很正统的兵种+编号+规模。
如第37师团的编制表
第四师团编制表
四师团下步兵第八联队编制表
都没有名字+规模的模式
和中国方面军事情报匮乏有很大关系,只能使用日军自己的称呼。抗战时日军的师团都是有阿拉伯数字的编号的,例如第五师团,驻地在广岛,称呼为广岛师团,到了中国,就是因为当时的师团长是板垣征四郎,所以也叫板垣师团。没错,就是平型关大捷阻击的那支师团。但是到了1939年昆仑关战役,师团长就成了今村均,应该称为今村师团。结果国内很多信息跟不上,仍称为板垣师团。一般来说,中国方面只会以日军军官姓名代称其指挥部队,其实这也是日军自己的方式。日军在抗战爆发前,只有17个常设师团,战争爆发后扩充军队,就出现了特设师团。官方文书中,则通过加上指挥官姓氏来区别“常设师团”和新编成的“特设师团”。同时也是为了突出指挥官的高明和权威,日本经常会用大队(团级单位)指挥官的名字来命名“某某部队”。例如《亮剑》中山本一木的原型,华北日军的特种作战部队益子挺进队,也被人称之为益子队,其原番号是华北日军弘前36师团步兵223联队第9中队(中队长益子重雄)。不过这个称呼有一点不好,那就是随着师团的扩编,有的师团师团长姓氏相同或者有的部队长官更迭频繁,部队称呼不断变化,造成了部队称呼不断变化的情况,例如上面的第五师团。所以到了抗战中后期,日军对每个师团赋予一个字的称呼,例如近卫师团称为宫,第四师团也就是大阪师团称为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5b4f66c073b149e4117b5a66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