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是怎样的亲疏有别?

儒家认为,人人遵守符合其身份和地位的行为规范,便“礼达而分定”,达到孔子所说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境地,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的理想社会秩序便可维持了,国家便可以长治久安了。反之,弃礼而不用,或不遵守符合身份、地位的行为规范,便将如周内史过所说的:“礼不行则上下昏”,而儒家所鼓吹的理想社会和伦常便无法维持了,国家也就不可得而治了。
儒家宣传的理想封建社会秩序是贵贱、尊卑、长幼、亲疏有别,要求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符合他们在家族内的身份和社会、政治地位,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行为规范,这就是礼。礼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差别性。所以古人指出礼的特征为“别异”(《荀子・乐论》)或“辨异”(《礼记・乐记》)。
拓展资料:
春秋、战国和汉代论礼的人,一致强调礼的作用在于维持建立在等级制度和亲属关系上的社会差异,这点最能说明礼的涵义和本质。荀子(见荀况)云:“人道莫不有辨,辨莫大于分,分莫大于礼。”
又云:“故先王案为之制礼义以分之,使贵贱之等、长幼之差、知贤愚能不能之分,皆使人载其事而各得其宜。”
《礼记》云:“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云:“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韩非子(见韩非)云:“礼者……君臣父子之交也,贵贱贤不肖之所以别也。”
参考资料:礼_百度百科
儒家的亲疏有别是说一个人要理智的分析,去对待不同的关系。例如,父母,子女,兄弟,知己,朋友等等。每一个词都代表了一种程度的关系。由内而外,就如善者善天下,如果他连自己的父母兄弟都善待不了他又会因为什么去善待天下呢?亲疏有别,由亲至疏,站稳脚跟一步一步的去兼济天下。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538a8f2c6615c86dd3f9bad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