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卫之音”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郑卫:指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
出处:《礼记・乐记》:魏文侯问于子夏曰:‘吾端冕而听古乐,则惟恐卧;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敢问古乐之如彼,何也?新乐之如此,何也?’”
译文:魏文侯问于子夏说:“我戴着礼帽听古乐,总是想睡觉;听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就不知道疲倦。敢问这古乐和郑卫之音相比,怎么样呢?郑卫之音这样好听,是为什么呢?”
近义词:靡靡之音
拼音:mǐ mǐ zhī yīn
意思:指颓废、柔弱的乐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出处:《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译文:这是师延所作,同商纣搞的靡靡之音。
成语故事:
传说殷末乐师延为纣王作曲,纣王听而倦。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朝晋归来,灵公贪图享乐的私欲与日俱增,见自己的重华宫简直不能和晋国妃妾宫女所住的厢房相比,便扩修重华宫,新建卫王殿。真是皇宫金殿将欲倾,檐下燕雀不知危。
一般认为“郑卫之音”概念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非官方的民间音乐,既与正统雅乐相对应的民间俗乐。而狭义主要是指春秋时期在各个诸侯国兴起的以郑国、卫国地区(今河南省新郑、滑县一带)代表的民间音乐。“郑卫之音”,即郑、卫两国(个河南中部与东部)的民间音乐。这一地区早期是商民族聚届区。武王伐纣灭商后,将其一分为二,分别建立诸侯国,以监视殷商遗民,防其作乱。但武王死后,三国勾结叛乱,周公旦率军镇压,并将该地分封于康叔(武王之弟),永久监管。因此,可以说“郑卫之音”,实际上就是保留了商民族音乐传统的“前朝遗声”。由于它表达感情的奔放、热烈和大胆,也内含着某种团聚意识,因而使独宗“雅乐”的周王室及其维护者常常加以排斥和否定。郑、卫两国保存了丰富的民间音乐。《诗经・国风》凡160篇,郑风、卫风合为31篇,约占五分之一。各国“风”诗,多是短小歌谣,“郑风”、“卫风”中却有一些大段的分节歌,可以想见其音乐结构的繁复变化。在一些反映民俗生活的诗篇中,常有对男女互赠礼物(《诗经・郑风・溱侑》)、互诉衷肠的爱情场面的描写,隐隐透露出一股浪漫气息,产生了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98aea40ed46304f12973136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