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 投笔从戎的翻译

译文:班超是班固的弟弟。少年时就有远大的志向,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汉明帝永平五年,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学学在国外建功立业的傅介子和张骞,以封侯晋爵,怎么能够老是干这笔墨营生呢?”
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立功封侯,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出处:东汉・范晔《后汉书・班超列传》。
原文:班超,班固之弟也。少有大志,涉猎书传,能辩。永平五年,兄固被召,为校书郎,超与母随至京城。家贫,超为官佣书。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当效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之赏,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后果奉使赴西域,竟立功封侯,史留名。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出自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的《班超传》。元嘉九年(432年),范晔在为彭城太妃治丧期间,行为失检得罪了司徒刘义康,被贬为宣城太守,范晔郁郁不得志,就借助修史来寄托他的志向,开始写作《后汉书》。
范晔以《东观汉记》为基本史料依据,以华峤书为主要蓝本,吸取其他各家书的长处,后来居上。所以到了唐代,范晔《后汉书》取代《东观汉记》,盛行于世。
二、赏析
据《班超传》记载,在之后两次出使西域中,班超凭借自己出色的才能以及口才成功瓦解了西域各国的势力,平定了西域各国,使得西域诸国归顺东汉朝廷,致使时隔五十六年后,西域与中原再次建立了联系。
班超弃笔从戎是个正确的选择,军队给了他发挥自己才能的舞台,并且让他得以建功立业,被封侯,并为国家的安全与各民族的融合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班超投笔从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出自南朝宋时期・范晔的《后汉书・班超传》。
部分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后超出使西域,竟立功封侯。
翻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在内心孝敬父母,办事慎重,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不把干劳苦低下的事为可耻。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汉明帝)永平五年,班超的哥哥班固受朝廷征召前往担任校书郎,他便和母亲一起随从哥哥来到洛阳。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天长日久,非常辛苦。
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周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便说道:“凡夫俗子又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后来,他出使西方国家,最终立下功劳,封了侯。
扩展资料
《后汉书・班超传》介绍:
后汉书班超传是选自《后汉书》的一篇传记,讲述班超的生平。他为人很有志向,不拘小节,但品德很好,在家中每每从事辛勤劳苦的粗活,一点不感到难为情。班超很有口才,广泛阅览了许多书籍。
班超传中介绍了班超平生如何弃文从武,又是如何在战场上屡获战功,并在朝廷中树立令人敬仰的地位,到年终,镇守思域的班超,因为思念故土,为了临死前回到中原,便上书朝廷。深受感动汉武帝当即调班超回汉,死后朝廷怜惜他,派人吊祭,所赠助人办丧事的财物非常优厚。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8ba2c054c15626683a583dc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