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先说三,据史料记载,古人认为天为一,地为二,天地相加成三。“三”不仅作为一个数的概念,还作为事物整体的象征,所以称宇宙中有三材:天、地、人。天上有三光:日、月、星。帝王中有伏羲、神农、皇帝。文人中有:曹操、曹丕、曹植。古歌曲咏唱有“三叠”,等等。再说四,四古意则多含有周全、称心、取事事(四四)如意之义。古有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四诗”:齐诗辕固、鲁诗申公、韩诗韩婴、毛诗毛公。此外,战国有“四君”: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传说中还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禅、杨玉环。文人有“四事”:琴、棋、书、画,等等。 结论:正是由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三”与“四”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礼赞,所以那些不正派、不正经的言行便被斥为“不三不四”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三”是很特殊的数字,它往往表示数字的极限。《道德经》中讲:“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到三就不往下说了,后面就是无穷大。《曹刿论战》中也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四呢?没有了。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叫“在一在二不在三”,意思指对于犯错误的人,可以原谅一次、两次,但第三次就是容忍的极限了。我们说“再三”强调,不说“再四”强调,可见,“三”已经到头了。 所以,中国人喜欢用“三”说事,好像提到了“三”就提到了一切数字。另一方面,中国人的习惯,喜欢成双成对,喜欢整五全十,而“三”是一个奇数,不齐整、不规矩、不稳定、不饱和,因此传统上人们习惯拿“三”来指一些不好的事。久而久之,有“三”的成语就变得贬义越来越多,褒义越来越少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8ac541164d8bb19c109868d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