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翻译一段古文~

欧阳修游隋州,得韩愈遗稿,读而慕之,苦心探赜,至忘寝食,遂以文名天下。彼时韩公之文犹未盛行於世,欧公从断简遗编,遂受正法眼藏,可谓天授。今韩、欧之文布满天下,有能苦心探赜而得其玄珠者几何人哉?苏氏之文出於孟子,其时孟子之书未列学宫,固侯鲭之一味也。乃今举世服之,如布帛菽粟,人人厌饫,而无知其味者矣。自古艺文经籍,得之难则视之必重,见之少则入之必深。何也?得之易则不肯潜心,见之熟则忘其为贵也。今夫墨池之士临
欧阳修在随州游学的时候,偶然间获得了韩愈先生生前没有发表的文稿,读过之后心生仰慕,于是费尽苦心探索其中的奥秘,以至废寝忘食了,终究有所收获而以文章闻名天下。那时韩愈的文章还没有广泛流行获得好评,欧阳修从那些残缺不全的古籍中竟然领悟到了其中的精义,真是天赋啊!如今韩愈、欧阳修的文章名满天下,能够苦心研读并领悟真谛的又有几人啊?苏轼的文章源于孟子思想的精髓,而当时孟子的书都不曾陈列在学校里,原本是稀世珍宝美味佳肴啊,如今全世界的人都可以享用,就像生活的必需品那样了,每个人都可以吃饱喝足,因而个中滋味竟无人细品无人知晓了。自古以来,文献典籍,越是难以求得,人们越是倍加珍重,越是通晓的人少,越是能深入研究收获颇丰。这是什么原因呢?太容易获得人们就不肯专心致志了,见的次数多也就慢慢地忘了它的宝贵。当今苦心研究书法临摹旧帖的有志之士,大多是在残缺的古籍里感悟到了书法的奥妙的,难道不是因为寻找的艰辛以及刻苦用心的人少的缘故吗?假使致力于文学创作的人也像这些潜心钻研书法的人,那么《兰亭集序》之中、峄山崖石之上的只言片语已经是用不尽的了,一味的贪多又有什么用呢?否则,即使书籍堆满了书桌和书柜,比武库的藏书还要丰富,也不足以为己所用啊。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8098becf77b6c11ee2bc7d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