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红土的分布


我国南方的一些“红色盆地”沉积了中、新生代红色岩层和第四纪红土,其上并发育了较厚的红壤。其中除四川盆地属于早期形成的另一沉降带以外,主要集中分布于云贵高原-长江三峡以东和浙闽丘陵以西的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新构造轻微上升区,表现出地质构造运动的继承性,即老的燕山运动的断陷构造盆地在新阶段没有强烈上升。
新构造可使低丘、阶地地形整体地保留抬升到高海拔处。我国整体上西部是大幅抬升区,向东则抬升量渐少。由西至东,如珠峰地区海拔4900m处、唐古拉山口一带海拔5000m左右发现古红土,昆明附近1900m左右的网纹红土,庐山海拔1000~1300m的高山网纹红土等等。庐山山麓地带的网纹红土仅限于海拔400m左右,说明1000m以上的网纹红土可能是后期断块抬升造成的。相反,新构造下沉又可使古红土被掩埋于沉积层之下数米至数十米不等,如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及两湖平原等地,如安徽大别山南麓,因华阳河流域的普遍沉降,地下的网纹红土很多。洞庭湖东部地区处在湖水面以下的红土亦发育至深20余米。东部地区的网纹红土的局部地形多为相对高度20~30m或40~50m的河流阶地或海滨阶地上,多是低海拔的平坦地段,如闽南沿海50~100m,江西泰和50~100m等。洞庭湖周边及湘江中下游谷地为30~100m。高海拔地区的红土是第四纪历史时期长期快速抬升的标志,湖盆地下红土则是地壳抬升之后又经地壳下沉的证据。
我国南方的网纹红土均是前期的沉积物、地层和岩浆岩在后期的湿热气候环境条件下,在各种综合地质作用、尤其是后期的环境地球化学作用下化学物质重新组合分配的产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继承性。陆景冈(1997)认为各地同时期的网纹红土有其近乎一致的特征,而不同时期则相差甚大,这对解释一个地区气候环境的变化规律是很有作用的。
学术界(陆景冈,1997)有一种认识:华南大部地方未受第四纪冰川侵袭,因而第三纪以来形成的红土地层完全,虽然气候环境曾有变化,也只是红土化程度强弱的差异。红土化程度亦与地层暴露地面时间的长短有关。同纬度、同高度与同种母岩的古红土,时代愈老风化度愈深;但同时代的母岩愈近地表,时代愈新,风化度愈深。朱照宇(1997)认为在多次红土形成的过程中,我国华南有十数层或数十层古红土(包括风化壳或风化层),它有可能记录了全球数十次气候环境等的变化,可与深海同位素记录作对比,可与我国北方多次沉积的黄土联系研究,说明了红土具有多旋回发育的特征。黄镇国等(1996)按照地层接触关系,将华南沿海的红土型风化壳划分为六期,各形成于相应的风化期。这里的划分除地层外,更着眼于地貌,在野外易于识别,它同样体现了多旋回的特点。朱照宇(2000)研究了粤西南若干多旋回火山岩-红土剖面后认为该区存在两大喷发旋回,上部属布容期,下部为松山期;红土可分为潮湿贫氧型和干旱富氧型两大类;埋藏古红土多处于中到中低级红土化阶段,地表红土属中高级阶段;同层红土存在若干个指标波动,表明古气候环境和风化作用时间对红土发育的双重控制。
第四纪前古红土则于第四纪前堆积于山谷或盆地古老岩石地层,火成岩之上,以后又由于新构造运动的抬升而出露于地表,归属于残余古土壤。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4305a1a65afdbe60bd06687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