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的区别

1、含义不同
“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舍本逐末一词偏重于这种错误行为的过程本身,而本末倒置偏重于其结果。
2、词源不同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为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出自《礼记.大学》,《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3、成语用法不同
舍本逐末语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示例: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不舍本逐末,关照农民与农业,很少顾及自己。
本末倒置语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扩展资料:
本末倒置成语出处:
较早的书证是宋代大儒朱熹写给他的朋友吕伯恭的信,就提到:“昨所献疑本末倒置之病,明者已先悟其失……”等语,信中谈的就是先后次序颠倒的事情。
另外一位宋代大儒陆九渊在《与曾敬之》信中也提到:“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亦可知矣。”大意是说事情都有本有末,没听过根本壮盛而枝节末端不茂盛的事。陆九渊的话更明白的表现出本末倒置的意思。
清代王昶所写的《新修州学之记》说到:“当奉教化,宣之于民,……然非知治之审,则亦未尝不本末倒置。”意思是说为政者若不知宣扬教化于民,则常会本末倒置,失掉了应有的判断。
从这些例子可以知道“本末倒置”是句常用的成语。
舍本逐末成语出处: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4.文言文《赵威后问齐使》:“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中国古代以耕读为国家之本,工商为末,所以“舍本逐末”就是放弃耕读,从事工商的意思。所以比喻为舍本逐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本末倒置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舍本逐末
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舍本逐末和本末倒置的区别有:
1、含义不同
“本末倒置”是指把主次的位置颠倒了;“舍本逐末”指丢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舍本逐末一词偏重于这种错误行为的过程本身,而本末倒置偏重于其结果。
2、词源不同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根本,追求枝节为舍本逐末。
本末倒置出自《礼记.大学》,《礼记.大学》里有一句话说:“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就是在说明做一件事情,掌握本末终始、先后次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因为一般人往往会有误本为末、倒末为本的疏失,所以就有“本末倒置”的说法。
3、成语用法不同
舍本逐末语法为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示例:赵匡胤是一个十分开明的君主,不舍本逐末,关照农民与农业,很少顾及自己。
本末倒置语法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任何工作;都有个轻重缓急;且不可~;不分主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舍本逐末 
百度百科――本末倒置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fe8879b9a178c6d0a2a24f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