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什么意思?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的意思是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这句话出自春秋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作的《论语・尧曰》。
原文: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译文:周朝大封诸侯,使善人都富贵起来。(周武王)说:“我虽然有至亲,不如有仁德之人。百姓有过错,都在我一人身上。”
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
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愉悦。
扩展资料: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指复兴灭亡的国家,延续断绝的世代。也泛指使衰亡的事物重新兴起。
孔子著《春秋》的历史精神大义所在,就在这里,这是我们几千年来的民族文化精神。过去历史上的这些诸侯之国,当其中一个国家快要灭亡了,乃至已经灭亡绝后了,其他的国还要找到这国家的后人,扶助他起来复国,这就是所谓兴灭国。
继绝世,是这个国家即使绝后,也要想办法使他继续存在,这就是中国文化对于国际政治的精神。
春秋时期,表面还在维持着周朝的封建制,各诸侯国群雄争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目的还是尊王攘夷(旗号)。兴灭继绝在当时是一种必要的政治手段和拉拢其他诸侯国的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尧曰
意思: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
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尧曰》
原文选段: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所重:民、食、丧、祭。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释义:
谨慎的统一规范度量衡等器具,审查修订各项法律制度,重新修建起各项被废置了的官事,全国的政令就会通行了。
恢复被灭亡了的国家,接续已经断绝了家族,提拔被遗落的人才,天下百姓就会真心归服了。所重视的四件事:人民、粮食、丧礼、祭祀。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人民的信任。勤敏就能取得成绩,公平就会使百姓愉悦。
扩展资料
本篇记述了从尧帝以来历代先圣先王的遗训,中间或许有脱落之处,衔接不起来。后来的部分里,孔子对三代以来的美德善政作了高度概括,可以说是对《论语》全书中有关治国安邦平天下的思想加以总结,对后代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
孔子认为苛政猛于虎,因此他竭力提倡宽和的政治以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捐杂税。在本篇中宽和的政治理念又有了进一步的展开。孔子提出,政策的实施、官役的派遣、法令的执行都不能祸害百姓,都要考虑到百姓的利益。
孔子特别憎恨统治者事先不做好准备,却要求立刻成功;不及时下达政令,却限时要求完成任务,百姓稍有延误,就加以惩罚,对这些做法,孔子愤怒地斥之为“暴”、“贼”。孔子破除了统治阶级的偏见和世俗之见,不将犯罪行为完全归罪于犯罪的个体,而是从对人的价值的坚定信念出发,寻找犯罪现象的社会、政治的原因。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f3a5e893c29f885693b4224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