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法正和张松为什么要出卖刘璋?


三国时期,刘备集团战赤壁、夺荆州、下益州,遂与魏、吴成鼎立之势,实现了“隆中对”的大半计划。  然而在刘备占领益州后收拢的大批文臣武将中,却有一人为后世引来众多非议。他就是法正。  法正原本是益州牧刘璋的臣下,却背着刘璋,暗中投靠了敌人刘备。就这样从古至今,很多读过这段历史的人都为之不齿。他们认为法正根本就是吃里爬外、买主求荣的小人。  就连我敬佩的《细说三国》的作者黎东方先生都在书中义愤填膺地斥责法正,一反他论人客观的态度。法正真的是这样一位吃里爬外、卖主求荣值得世人如此漫骂唾弃的小人吗?我看不然。  以下几点是我个人来看法正易主的主要原因:  一、主上昏庸无能  法正所侍从的益州牧刘璋着实没有能力。《英雄记》曰:“璋性宽柔,无威略,东州人侵暴旧民,璋不能禁,政令多阙,益州颇怨。”据《蜀书》记载,刘璋不但处理不好与张鲁的关系,搞的关系恶化,反目为仇,最终还打不过张鲁。在内部又有赵韪的反叛。据裴注,这一叛就有蜀郡、广汉、犍三地响应,可见刘璋在蜀地的威信有多差。而最终赵韪为部下所杀,才总算是平息了叛乱。  其实在刘璋之前,刘璋的父亲刘焉倒是个有志之人,能领兵作战,做事果决心狠,也不乏进取之心。《蜀书》曰:“焉徙治绵竹,抚纳离叛,务行宽惠……杀州中豪强王咸、李权等十馀人,以立微刑。”虽然结局并不理想,也算争取到了益州之地于自己管辖。  刘焉死后,刘璋顺水推舟领益州牧,在蜀地不得人心,又无所作为。曹操欲进兵张鲁,璋恐殃及自己,遂听从别驾张松的建议,引初立于荆州的刘备为援,两次派张松推荐的法正为使,出使刘备。其间虽有主簿黄权的提醒,广汉从事王累的“自倒县于州门以谏”,但璋“一无所纳”,于是“先主入境如归”。且不论张松的忠奸,时群雄割据,军阀混战的局面已接近尾声,诸侯之间的兼并已是必然。刘璋为人主,不明时局,不辨真伪,一意孤行,乃至“引狼入室”。如此糊涂、暗弱之主,岂能长久托付?  二、不得重用  “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 ――《蜀书》  法正怀抱利器,本想为国出力。而刘璋无德无才,不会用人,置法正而不重用。不被重用,法正自然有失落之感、埋怨之情,投人易主,并不过激却是人之常情。  有人说即使是这样,法正不应该吃着刘璋的俸禄而出卖刘璋。谬也!谬在两点:一者,凡做事有头脑的人,心中都作长远之计,一步步计划周全,再行动不迟。比如现在有能力的职员要跳槽,当然先规划好之后的去向,联系好形式良好、有发展前景的公司,再写辞呈脱离旧处。哪有先写辞呈,弄得无依无靠,没头没尾地再去应聘,万一找不到合适的职位,岂不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再者说法正吃里爬外、买主求荣是没有根据的。唯一有所谓“卖”的倾向的是此处:  “……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  ――《蜀书》  为大家所注意的大概是“阴献策”三字,就是在背地里卖主意。而事实上仔细通读一下内容,其中并没有涉及到如何进攻益州,如何搞垮刘璋等等实质性的内容,仅仅是表达了“你比刘璋帅,我和张松等你,益州好,能成大业,你来吧。”的意思。法正只是表达了他对刘备的好感,取得双方的好感,为日后的发展铺路。  法正只是在思想上投靠了刘备,直至刘备占领益州,他并无任何动作。法正有迎合之意,充其量只是背主,又哪里称得上是卖主,卖在哪里呢?  再换个角度,当时汉朝虽败却未亡,而益州牧刘璋只是个地方官,法正离弃了一个无德无能的地方官,选择了一个有志向、有能力兴复国家的人,又有何错?  三、信仰与志向  大家看到法正反了,弃旧从新了,便认为这是不义。那么我想问,如果法正真的是心术不正的势力小人,他为何不直接投奔已拥有半壁江山的曹操,得来的职位相反会更稳当。而在投奔刘备之后,法正虽为重用,但还不是刘备集团分量最重的权臣,如果他喜好名利,争权夺位,他会尽力排挤他人,甚至再次把刘备卖给曹操、孙权。他有排挤吗?有出卖吗?  没有!相反地,法正尽其生平所能辅佐刘备,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进兵汉中即为法正所谋,这为之后的几次北伐打下良好基础。  “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 ――裴注  冒死谏主,忠心可鉴!  言归正传,即便法正是抛弃了一个主子,那也完全是为了大局着想。凭法正的才干,投靠曹魏吃口饭享清福决不是什么难事。但他的志向决不仅限于拿俸禄,拜高官,他心存汉室,心向国家,于是选择了同样有志于兴复汉室的贤德之人刘备。难怪法正一死,刘备“为之流涕者累日”。诸葛亮也几次赞叹法正,赞其机敏,无人可比。法孝直者,可敬也。  综上几个观点,我们不难发现法正的背叛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倘若刘璋不是昏庸之主,法正即使不被重用,也会为有个明主而鞠躬尽瘁。亦或法正为刘璋所看中,而刘璋即便不成大器,法正也会心甘情愿为主效劳。  这不是胡乱臆断,综观法正一生,他恩怨分明。“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这或许是他人格的缺陷,但正体现了他的血性方刚。  我个人认为应该给予法正一个公正的评价了。法正是一名巧忠之臣,他并不是一味的愚忠,为一家乃至个人去无谓地浪费才能,(可惜了张任、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b8ce7942c5bb460da7587b7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