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把邓丽君叫做靡靡之音?


董文华《十五的月亮》 邓丽君《君在前哨》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乡,照在边关。 今天我把怀念送给你宁静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谢谢你把温暖送给我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有了你在前哨保护我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为了你我会珍惜我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有时我也问白云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有时我也托蓝天 啊,收果里有你的甘甜,也有我的甘甜; 向你问候军功章呵,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这是海峡两岸的两首作品,内容都是在中秋节劳军的,这两首歌说明了“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是要受到阶级立场的影响”的,大陆把《君在前哨》这样的内容视为靡靡之音,所以在大陆根本不可能出现像《君在前哨》这样优秀的,能够表现边防军与女孩美好爱情的歌词来,在大陆的歌词里虽然也有爱情,但是总是夹杂着“祖国”“边防线”“巡逻”“值班”这些字眼,让人联想到的只是中年的两夫妇之间的责任,而不是爱情,似乎总闻到一股革命的,为了祖国而牺牲的伟大精神的味道来。还有两首歌的编配风格也明显不同,大陆的总是显得很庄重的,很严肃的;而台湾那边的就显得很可爱、亲切和自然,表现出了人的真性情来。 可见,作曲家,艺术家的创作都是要受到政治倾向,阶级观念的影响的。像词坛两个泰斗,庄奴和乔羽就是最好的例子,庄奴的词像《甜蜜蜜》、《南海姑娘》、《情人的关怀》表现男女美好爱情的比较多,而乔羽的《我的祖国》、《人说山西好风光》、《黎民百姓长久》都是些歌颂祖国,歌颂党,反映政治,社会现状的文字,显得非常沉重感。就算同样是表现思乡的歌词,庄奴的词中也明显带有“靡靡之音”的味道,比如《原乡人》、《小村之恋》这些歌词才是真正发自词人内心的真情而吟颂出来的,而大陆很多作品都是应政治需求而特别的创作的,这些歌词和《我的祖国》相比难道不更让人感到亲切吗? 像这样的歌词,相信打死乔老他也是作不出来的,可是很奇怪的是,邓丽君80%的歌都是庄奴作的,为什么大陆就承认庄奴是泰斗,而邓丽君就是靡靡之音呢?《原乡人》庄奴 词我张开一双翅膀背驮着一个希望飞到那陌生的城池去到我向往的地方在旷野中 我嗅到芬芳从泥土里 我摄取营养为了吐丝蚕儿要吃桑叶为了播种花儿要开放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在旷野中 我嗅到芬芳从泥土里 我摄取营养为了吐丝蚕儿要吃桑叶为了播种花儿要开放我走过丛林山岗也走过白雪茫茫看到了山川的风貌也听到大地在成长电影《原乡人》插曲 庄奴词山上哪有路路难行咧弯弯哪曲曲一层又一层咧小哥要去看小妹咧不怕山高路不平咧山上哪石头大又硬咧歪歪哪倒倒一层又一层咧小哥不怕硬石头咧只怕小妹心肠硬咧路边哪椰树高又高咧风吹哪椰树一摇又一摇咧小妹爱哥身体壮咧哥爱小妹身苗条咧香蕉哪树上结香蕉咧树上哪香蕉一条又一条咧哥和小妹一条心咧小妹和哥心一条咧
当年邓丽君的歌,被称为“靡靡之音”歌迷通过敌台,偷偷听歌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95f1cf1450c7ae9b59ab36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