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的翻译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意思是:孔子说:“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百度百科――论语
意思是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出自《论语・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篇本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风的地方,怎能说是明智呢?”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说:“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详细翻译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讲仁爱的人,才能够正确地喜爱某人、厌恶某人。”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孔子说:“如果立志追求仁德,就不会去做坏事。”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说:“金钱和地位,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以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们,君子不享受。贫困和卑贱,是人们所厌恶的,但是,不通过正当的途径摆脱它们,君子是不会摆脱的。君子背离了仁的准则,怎么能够成名呢?君子不会有吃一顿饭的时间离开仁德,即使在匆忙紧迫的情况下也一定要遵守仁的准则,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和仁同在。”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见也。”孔子说:“我从未见过喜爱仁德的人和厌恶不仁德的人。喜爱仁德的人,那就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只是为了不使不仁德的事物加在自己身上。有谁能在某一天把他的力量都用在仁德方面吗?我没见过力量不够的。或许有这样的人,只是我没有见过罢了。”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孔子说:“人们所犯的错误,类型不一。所以观察一个人所犯错误的性质,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没有规定一定要怎样做,也没有规定一定不要怎样做,而只考虑怎样做才合适恰当,就行了。”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孔子说:“君子心怀的是仁德;小人则怀恋乡土。君子关心的是刑罚和法度,小人则关心私利。”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孔子说:“如果依据个人的利益去做事,会招致很多怨恨。”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孔子说:“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吗?难道这有什么困难吗?如果不能用礼让的原则来治理国家,又怎么能实行礼制呢?”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足以胜任职务的本领。不愁没人知道自己,应该追求能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说:“曾参呀!我的学说可以用一个根本的原则贯通起来。”曾参答道:“是的。”孔子走出去以后,其他学生问道:“这是什么意思?”曾参说:“夫子的学说只不过是忠和恕罢了。”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贤人就应该想着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子曰:“事父母几谏,谏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孔子说:“侍奉父母,对他们的缺点商该委婉地劝止,如果自己的意见没有被采纳,仍然要对他们恭敬,不加违抗。只在心里忧愁而不怨恨。”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说:“如果能够长时间地不改变父亲生前所坚持的准则,就可说做到了孝。”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能不知道,一方面因其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因其年迈而有所担忧。”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孔子说:“古代的君子从不轻易地发言表态,他们以说了而做不到为可耻。”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孔子说:“因为约束自己而犯错误,这样的事比较少。”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说话应该谨慎,而行动要敏捷。”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孤独,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伴。”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说:“进谏君主过于频繁,就会遭受侮辱;劝告朋友过于频繁,反而会被疏远。”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7a53c71e6f414c17fd6b609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