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当妈妈的会被小孩逼疯?

我们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孩子发火,有大是大非也有鸡毛蒜皮,但这些都是表象。而从实质来说,发火无外乎只有两种原因――不当言行类和愤怒转移类。
“不当言行”是指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不恰当的行为或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按时写作业、晚上不睡早晨赖床、吃饭慢吞吞、不懂礼貌等,让家长分分钟烦躁感爆棚,对孩子劈头盖脸一顿呵斥。但家长只是单方面地宣泄了自己的焦虑情绪或不满,并没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有什么不对,于是当孩子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时,父母往往更加急躁甚至恼怒,但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周而复始,就形成了一种“套路”――家长越发火,孩子越逆反。而至于“愤怒转移”则比较不容易被察觉,更有赖于父母自行反思。比如父母迫于生计,在外压力大,内心压抑着许多负能量无处宣泄,回家后又看到孩子表现稍有不满,就是一通训斥,直到孩子停止眼前的行为。心理学上管这种现象叫“踢猫效应”――孩子的行为本身与这种强度的斥责并不匹配,它只是外在愤怒的转移。
这两种情况又会对孩子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体现在孩子的性格方面,面对“定时炸弹”般的父母,孩子往往很难在家庭的氛围中踏实、平静、自在地生活,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安全感,缺乏自信,甚至变得孤僻。
还有的孩子在面对父母经常性的发脾气和斥责之后,为了逃避这种恐惧,性格中会逐渐发展出讨好的成分。而随着顺从与迎合的部分越来越多,孩子自己的真实感受越来越模糊,变得缺乏主见,没有原则,怯懦、胆小。此外,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还有可能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变得像自己的父母一样脾气火爆,急躁、冲动。这种现象看似不可思议,但在心理学上却有相应的解释:孩子在与父母长期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认同”了父母的表达方式,尽管在意识层面知道自己不断在忍受来自父母负面情绪的攻击,但在潜意识层面却认为,唯有让自己也成为父母那样的人才能摆脱现在的处境。
既然父母的脾气和情绪表达方式对孩子可能造成这么深远的影响,那么父母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情绪,又该如何修复因为自己不小心发脾气而给孩子可能带来的伤害呢?
你需要面对自己当下正在生气的事实。这好过有些家长,自己已经生气了,说话态度已经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但仍不承认或试图将其合理化。其实这时最好的做法是承认并接受自己生气的事实,因为只有这样才可能面对导致生气的原因。切记不要在气头上惩罚孩子或发号施令。在接纳自身处于生气状态之后,进一步明确地告诉孩子到底是ta的什么行为、哪件事情激怒了你。这样做一方面能准确地让孩子知道什么行为是父母不能接受的,帮助孩子反省;另一方面也提醒家长自己就事论事,既不要翻旧账,也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否则不但起不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容易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或是让孩子陷入自我否定。通过和孩子的情感沟通与澄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你的怒火。这时候不妨“趁热打铁”,与孩子进一步讨论当前令你生气的事情,并达成一个约定,避免重蹈覆辙。如果你觉得自己先前的愤怒言辞可能伤害到了孩子的话,可以就说话方式本身而非你坚持的原则向孩子道歉。
通常是因为大人能力不足导致的,不要打我哈。父母不是神,能力不足是正常的(当父母真挺难的),所以不是强求家长能力要足的意思(实情还有:我自己能力也不足,哭)。一旦认识到自己能力不足,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疯;或者就算疯了,也不会把锅甩给孩子。孩子令人抓狂的表现,暴露了家长遇到此种情况无法从容handle,那么也只是知道了发疯的诱因^^,对不?当然,这不影响我们享受花样调侃陪孩子写作业的酸爽哈――但我们明白那是调侃,对不?对这道题,我们看哈:1、小孩学习不听话ok,怎么才算听话,怎么才算不听话。这句分析不出来啥,孩子其实也不需要事事听话;至于引导孩子学习,是要讲方法的――怎么讲方法呢?看,我们才说了啥,这不得大人有相应的能力嘛,不知道怎么引导就是能力不足呀。吐舌~2、不想做作业这是孩子的表现,家长感觉到的一种对抗或不配合、不自觉,至于为什么不想做作业,这个原因可能很重要。嗯,这得大人去了解和观察呀。然后再根据孩子的情况引导呀,会观察和引导也是一种能力呀,只谈现象不谈原因,能力不足呀……逃~3、考试成绩不理想O了,这个是在学习上投入的产出结果,往往是综合因素的加权值――比如说天资呀,方法啊,习惯呀,态度呀,开窍早晚呀,考试的难易程度,临场发挥的状态啊…… 总之,成绩这个事,只是结果,分析观察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只谈结果不谈过程和原因,能力不足啊……捉住这个人,打~4、老师天天施压我们对一件事的解释很重要。比如说,老师和家长交流说:你家孩子作业的完成质量是这样的;他的成绩表现是这样的;我对他的观察是这样的;我是这样想的;家长需要配合的是这些……这时候,家长感觉到压力,但不好揣测老师的动机――选择交流的老师,肯定比不交流要好。我们设想老师不交流孩子在校的表现,家长啥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没有压力了呢(也许,掩耳盗铃才是真的好),但老师交流或不交流,都不能改变孩子在学校表现的事实。所以,不必把老师反馈孩子在学校和学习上的表现,当作是一个压力点,而是积极地去寻找合作点,重点在于请教富有经验的老师,家长需要在家配合做什么,老师通常对孩子也有观察,并且对诸多孩子有观察,能提供很多非常有实践意义的建议。你当然可以有自己的思考和坚持(有时候学校和老师的要求确实不一定符合个体孩子的阶段性特点),但老师的反馈是助力,而非阻碍。从本质上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6771f91bb33ea540c33fef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