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电视剧写川军都是全军覆没


抗战全面爆发后,川军共有七个集团军,还有一军一师一旅,共计四十万人,先后开赴前线浴血奋战,此后四川每年都向前线输送青壮军人,人数令人震撼,抗战八年中,四川提供了近350万兵源,是全国最多的省份。四川不光兵源多,作战更是勇猛,真正做到视死如归的精神。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川军26师在杨森的率领下千里跋涉开赴上海参战。该军是川军中最穷的部队,装备也最差,然而却是淞沪会战战绩最好的五个师之一,全师四千余官兵,到撤离战场时仅存六百多人,伤亡85%以上。川军第二十二集团军后被编入李宗仁的第五战区,参加了台儿庄战役,在滕县保卫战中浴血杀敌,打出了川军的声威。122师王铭章所部官兵逐屋抵抗,战至最后一人,城内伤兵不愿做俘虏,以手榴弹与冲进来的敌人同归于尽。滕县一役,一二二师五千余人几乎全部伤亡。在藤县保卫战中,川军将士中没有出现一个被俘虏的,为川军赢得了全国的尊重。也正是这种牺牲精神才换来了台儿庄大捷。李宗仁后来回忆到:没有藤县之固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正是川军的巨大牺牲才换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李宗仁曾挥泪而言:"川军以寡敌众,不惜重大牺牲,阻敌南下,完成战斗任务,写成川军史上最光辉的一页。"川军匆忙出川,但是因为装备不足,缺乏弹药,给养不足的条件下,被各界普遍认为这是当时中国最差的军队。抗日战争中,这支部队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换来了"川军能战"、"无川不成军"的名声,伤亡居各省之首。川军勇往无前不怕牺牲,为自己赢得了尊重。也正是因为巨大的伤亡,后来被冠以“炮灰团”的称呼,这个称呼在现在看来有些戏谑的口吻,但在笔者看来这是对川军无惧生死的一种称赞。川军在我国抗战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不应在历史的洪流中被淡忘。
抗战之前,四川20余年的军阀混战中,能统计到的大小战役就达到470次之多,按理说川军不正是“百战精兵”吗?川军士兵多为目不识丁的下层贫苦民众,他们中有相当部分人是被强征而来,或迫于生计才来当兵。他们普遍缺乏军事基础训练,也较少纪律约束。其待遇也极低,军饷还总是遭到拖欠克扣。而且军官为了发财,还大肆向士兵兜售鸦片,于是本就可怜的军饷又统统落入军官的腰包了。至于说吃空饷的现象,那就更为普遍,当官的“平时则吃兵夫缺额,饱其私囊,开差及作战则强拉兵服役。”川军上层为了确保自己的势力,拼命扩充队伍,他们明知所属部队存在各种问题,但也无暇顾及,只要士兵能待在军营中而不逃跑,就可以对一些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川军各部队的军纪极差。四川民众自己就对川军没有什么好感。20世纪30年代中期有人就撰文对这支“双枪军”戏谑他们有“三多”:“川军一些部队之中,老婆比军官多(注:因资料缺失,此句原意已难以考证,笔者认为此句意思是指,军阀头子们妻妾成群,数量比他们手下的军官还要多),军官比士兵多,士兵比枪杆多!川军官兵毫无信仰。军阀相争,只有私欲,没有大义。大佬们争的是地盘、权位,中层军官就成天想着升官发财,底层的士兵就只顾得上保命,混一天是一天。因此,别看军阀们打得热闹,实际上都是过场走得多,压榨老百姓倒是一个比一个得心应手。所以说,军阀混战时期的川军,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是土匪――土匪能有什么好的“军容”呢?长时期的这样,上了抗日战场就成神了?这只存在于中国人民的幻想之中,为了面子吹嘘而已,战场上更是一触即溃,你跑我跑大家跑,何谈战绩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6244f710f873c0bf47deecf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