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什么意思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的意思是: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
【出处】明代于谦的《入京》
【原文】
《入京》
作者:明・于谦
绢帕蘑菇与线香,
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译文】
绢帕、麻菇、线香等土特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统统搜刮走了,反而给人民带来了灾难。我两手空空进京去见皇上,免得被百姓闲话短长。
【注释】
绢帕、麻菇、线香:这些都是本当时比较稀缺的土特产品,通常是官员送给权贵们的贡品。
闾阎(lǘ yán):老百姓。
闾:古时候25户为一闾
扩展资料:
1、简介
《入京》一诗是明朝名臣、民族英雄、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尽显于谦诗的语言质朴、自然的特征,在抨击当时进贡的歪风的同时,表现出诗人铁骨铮铮,不愿同流合污的高洁志向和品质。
2、作者简介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朝杰出的军事家、诗人。永乐年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他曾先后担任过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尚书等职,领导过北京保卫战。
于谦作风廉洁,为人正直。他的诗多忧国忧民,或表现自己的坚贞情操,语言质朴,不善雕琢。
于谦代表作品:《石灰吟》、《除夜太原寒甚》、《荒村》、《平阳道中》、《观书》、《暮春遇雨》、《入京》、《咏煤炭》、《岳忠武王祠》、《北风吹》、《望雨》。主张 社稷次之,君为轻,也因此招致杀身之祸
3、创作背景
于谦生活的那个时代,朝政腐败,贪污成风,贿赂公行。于谦时任山西巡抚,却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当时的社会风气,地方官进城奏议时,都要带很多当地名产作为打通气节乃至献媚取宠的礼物。而于谦进京,总是两手空空。
有人就劝他带些山西名产手帕、线香和麻菇,进京后分送朝臣。于谦于是写下《入京》这首诗作答:“绢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于谦敢空手去见皇上是因为自己没有小辫子被人抓,没有渴求往上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入京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于谦所写的《石灰吟》,它真切地表达了于谦的志向,也是于谦一生高洁情操的最好写照。于谦(公元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出生在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明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进士,授御史,曾在明英宗年间任兵部尚书,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于谦出仕以后初任监察御史,一当官就很注重清廉自律。人家当官前呼后拥,尽显官威;于谦当官便服一套、瘦马一匹。他敢于为民请命,严惩作奸犯科的权贵,因而屡次受到排挤打击。但他一如既往,矢志不改。每次进京,只带随身行装,从不给上司送礼。宣德年间,他由河南巡抚调京任兵部侍郎时,河南的幕僚们劝他:“你不向上司献金玉,就带上点土特产吧!如绢帕、蘑菇、线香之类的。”于谦听罢仰面大笑,笑罢秉笔赋诗以明志:“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碍阎罗话短长。”此诗的大意是说:蘑菇、绢帕和线香是供人们使用的,如果都被当官的拿去讨好了上司,就会给人民生活所需带来困难;自己一身清白去做京官,就不会让老百姓指戳脊梁。于谦还将“两袖清风朝天去”这句话写成横匾,挂上自家的门楣,以示不为利禄所动。但是,同僚并不以其为谦虚清廉,反而说他坏了官场规矩,而且是“居心叵测”。于谦对此置若罔闻,还是没有随波逐流,言行始终如一。从此,于谦空手入京就职这个故事广泛传开了,“两袖清风”还被引申为“品德正直清廉官员”的代名词。在于谦一生中,他所遇到的最大事件是“土木堡之变”,从这个事变中也最能体现他的性格和操守。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蒙古瓦剌侵略军席卷北方、挥师南下,明英宗偏听全无军事常识的太监指划,结果在土木堡(今河北省怀来县境内土木村)一战,明朝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虏而做了阶下囚――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消息传到京城,有人主张南逃,有人主张投降,朝议一片恐慌。在这个危急关头,身为兵部侍郎的于谦挺身而出,痛斥种种逃跑主义和投降主义,积极主张抗击瓦剌侵略军。皇弟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57a51072fa8b694a0fd188b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