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亚假说中。什么是超有机体。 以及概念。

一心研究文化的克娄伯自然对什么是文化的问题感兴趣。他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一个发展过程。早年,他把文化视为现实物象的最高层次,即超有机体。后来他的观点发生了变化。1952年,克娄伯和克拉克洪(clyde cluckhohn)合著了《文化:概念与定义的批判性回顾》(culture: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refinitions)一书,专门就文化一词作了详尽的探讨。他们在书中列举了从1871?/font>1951年间较为严格的161种文化定义。在对这些定义进行评价之后,他们对文化作出了自己的定义;“文化是外显的和内隐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及其在人工制品中的体现,它通过象征来获取和传递,并构成各人类群体的独特成就。”在这个定义中,文化具有二元性,既包括人们头脑中的观念体系,又包括人们行为中内含的模式结构。后来克娄伯又下了一个稍有不同的定义:“文化是对人类群体言语、行为和制品的共同趋向的抽象描述。”此时文化已成为人类学家头脑中的思维构造。从总体上看,克娄伯先是把文化看作最高层次的现实物象,然后逐渐抽象化,最后成了一个仅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抽象描述”。应该说,这是他对文化的认识不断深入的反映。 克娄伯将整个文化系统分为基本文化和次生文化(或现实文化和价值文化)。基本文化指受技术和环境制约的实践行为,如粮食种植。次生文化则与人类的创造性有关,如艺术行为和艺术制品。它们相对独立于技术和环境,不是达到某种实用目的(如生存)的手段,而是以自身为目的。克娄伯认为这两种文化各有自己独有的特征,并且每类文化的各个部分也表现出迥异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克娄伯在研究中十分重视次生文化,几乎完全忽视了基本文化。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他认为“次生”并非“次要”,次生文化是摆脱了人类生存需要的文化,它反映了人类的真正成就。另一个原因可能与他认为人类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有关(与生存相关的行为缺少人文意义)。   文化超有机体 克娄伯理论中最有名的恐怕就是文化“超有机体”理论了。“超有机体”最初是斯宾塞(herbert spencer)提出的,用来指进化的最高阶段。1917年,克娄伯将它引入到人类学中来。他将世界上各种现实物象归结为4个层次:非有机的、有机的、精神的和超有机的(或社会文化的)。克娄伯认为文化属于第4个层次,是超有机体的,不受较低层次物象的影响,有自身的发展规律,有独具一格的特点。文化只能用文化来解释,不能用地理的、生物的、心理的因素来解释。文化是人类特有的,但不是先天遗传所得,而是后天习得的。他甚至认为个人也是无关紧要的,文化不受个体的影响,个人完全依附于文化,“个人或个体只有例证价值,没有历史价值”。这个理论一出就受到萨皮尔(edward sapir)、高登威塞(a . goldenweiser)等人类学家的批评。批评者们认为这种理论不能解释个体行为的差异,而且是决定主义的。后来克娄伯用“社会文化的”取代了“超有机体的”,但文化决定论的基本思想一直没变。参考文献:http://blog.sina.com/calendula28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31effacc46e50f49de6c9795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