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的尺寸和方有什么讲究?


折扇的尺寸和方有档数的讲究,具体如下: 所谓的档数,是指扇骨的数目。扇子两端的两片骨为大骨,大骨间的若干骨为小骨,大、小骨数目之和即为此扇的档数。而扇骨正是以档来划分的。一般分为九档、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三十档乃至四十档不等。其中: (1)迅袜九档、十一档扇均为日式扇(讲究用紫檀、象牙等名贵材质制骨),在清末民国年间十分流行,尤其受到文人的青睐。日式扇大、小骨粗细相仿,大骨最宽处为10至12毫米,最窄处为7毫米,长度在31至32厘米。 (2)十二、十三、十四档扇骨较少见。它们流行于明末清初。其特点是方头,宽骨(指大骨),长度在一尺左右。 (3)纤禅十六档扇骨是清代至民国亩竖激年间最为流行的一种规格。扇骨长约30至32厘米,称九寸或九寸五扇骨。大骨宽度基本一致,最宽处为2厘米。十六档扇尺寸适中,开度完美(展开后呈140度角),使用舒适,故在百余年间流行不衰,获得了最为普遍的赞誉。 (4)十八档扇在1949年以后才流行起来,扇骨长约九寸或九寸五。 (5)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几种规格的扇骨尺寸较小,长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间,俗称7寸或八寸扇,皆为坤扇。 (6)三十档和四十档扇为工艺扇,展开后可形成180度角,扇骨短而窄,收藏价值不高。
明永乐帝开始主导折扇潮流,他命令内务府大量制作,并在扇面上题诗赋词,分赠于大臣。一时折扇大贵,成为一种时尚。文人雅士学着互赠题诗词字折扇,表喻友情判仿别意。手持折扇,成为当时生活中高雅的象征。折扇一旦流行,久盛不衰。在清代,折扇之随处可见,简直登峰造极到有泛滥的嫌疑。明清时,在折扇生产地--江南一带,出了很多名士,他们的风流才情,与折扇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他们所营造出的江南如水的文化氛围,表现出柔情氲氤的诗画美境;通过以折扇为媒介,流传于皇宫、府第、闺室、民间、海外。而折扇也因了这些美画佳句身价百倍。 根据制作材料和方法的不同,这些折扇命名也不一样。扇骨多而轻细的,叫春扇或者秋扇。以香料涂沫扇面的,叫香扇。可以藏在靴子中,以备行旅途中使用的,叫靴扇。更有一种以各色漏地纱为扇面,可以隔扇窥人的,叫瞧郎扇。还有一种左右可以打开,制成三层扇面,中间一层画着吵没春宫画的,叫三面扇。此外,根据制作式样各别,产地和制作人不同,而叫做黄扇、曹扇、潘扇、川扇、青阳扇等等。古扇拿在窈窕淑女手中,则有了另一番内涵。唐人王建《调笑令》中的名句“团扇团扇,美人并来遮面”,就说明了当时扇子用来掩面遮羞的功能。《汉书•张敞传》记载:“敞无威仪……使御吏驱,自以便面驸马。”颜师古注:“便面,所以障面,盖扇之类也。不欲见人升冲纳,以此自障面所得其便,故曰便面。”晋诗中:“团扇复团扇,持许自障面,憔悴无复理,羞与郎相见”,说得也是扇子用来为女子掩面,这不免带上封建社会三从四德礼教约束的色彩,不过扇子的这个功能在现代男女平等的社会里已经消失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2dfc4c83c319b08a4f7297d7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