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厉害很威武,但是心的胆子却很小,遇到问题总是不断的思前想后,却不能做出决定容,干大事的话,总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缩不前,见到蝇头小利却总是不顾一切的想要夺取,没有头脑。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原文:
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译文:
袁绍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厉害很威武,但是心的胆子却很小,遇到问题总是不断的思前想后,却不能做出决定容,干大事的话,总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缩不前,见到蝇头小利却总是不顾一切的想要夺取,没有头脑,不是英雄。
扩展资料:
赏析:
《三国演义》的写作主体显然没有历史和文学的区分意识,所以,小说文本没有呈现历史与文学的差异性理念,所有历史和文学的故事元素和话语表达都是被混淆界线与纠缠不清的。正是导源于先天性质的美学观念的局限,小说被涂抹成为既不是历史又不符合文学一般规定性的一个混合性文本。
问题的另一方面在于,历史和文学的同一性关联在哲学意义上,它们都应该和必然地表现历史的客观规律及其偶然性结构,换言之,历史和文学都必然共同地隐含着历史理性和辩证逻辑。
袁绍这个人从表面上看似乎很厉害、很威武,但是内心的胆子却很小;遇到问题总是不断的思前想后,却不能做出决定;干大事的话,总是顾惜自己的身家性命,畏缩不前;见到蝇头小利却总是不顾一切的想要夺取,没有头脑。
曹操正是掌握了袁绍的秉性、为人、能力方面的状况,在与袁绍的过招中,做到了知彼知己,胜多败少。特别是在重大战役方面,曹操拿捏的十分准确。
曹操对袁绍的评价是一针见血的,实践证明,曹操没有打狂言,评价是正确的,袁绍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促成了袁绍的失败。
曹操夺取官渡之战胜利后,袁绍的事业和命运就开始走下坡路了,江河日下,发病呕血,拖延了七年,最终得了抑郁症,痛苦而死。
扩展资料:
袁绍的高祖父袁安,做过汉朝的司徒,从袁安以下四代都位居朝廷三公的要职,袁家在当时的权势数一数二。
袁绍器宇轩昂,容貌儒雅,和一般读书人交往,许多的士人都依附他,声名远播海内外。董卓弑君擅权时,各路诸侯起兵讨伐董卓,兵众十几万人,袁绍被推举为盟主。
当时,袁绍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完全可以大展宏图,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但是就是这么辉煌的家庭背景和优越的发展环境,因为自身的性格问题,最终败给曹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袁绍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2502d80c083bec4ce6872ea6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