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理论的倾向有哪些?

先秦文学理论的主要倾向是讲究实用,即使有些人强调语言、形式,也往往是为更好地办好事情服务的。孔门的师徒们也是读《诗》的,但他们不是把《诗》当作艺术品来读,而是把它当成生活教科书来念。他们说:“不学《诗》,无以言。”又说:“女为《周南》、《召南》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又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关于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孔子最有名的话是“辞达而已矣”。他又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他要求的是表里一致,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孔子曾说过“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但他之所以强调“文”,目的还是为了“行”。孔子也称赞过子产的“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但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最后还是为了办好外交。荀子的理论似乎比孔子还要“左”,他反对文采,说:“乱世之征,其服组,其容妇,其俗淫,其志利,其行杂,其声乐险,其文章匿而采。”(《乐论》)完全主张尚质尚用。至于法家,更是完全诋毁文学,《商君书》说:“国用诗书礼乐孝悌善修治者,敌至必削国,不至必贫国。”《韩非子》说:“喜淫而不周于法,好辩说而不求其用,滥于文丽而不顾其功者可亡也。”整个先秦没有人从理论上提出可以不太重视内容地讲究文采,可以独立地讲究艺术美的主张。首先提出这种要求、这种主张的是司马迁。
司马迁要求文章要有美的语言、美的形式,要能给人以美的吸引。他之所以要立《三王世家》,就是因为他看中了其中有几篇文章“文辞烂然,甚可观也”。他在《儒林列传》中引群臣的上书说:“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恩施甚美。”这所谓“烂然”,所谓“尔雅”,大体都是就语言辞藻方面的美感讲的。他在《老子韩非列传》中说庄子,“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又说:“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2452d4ba2008ffc28b3c6170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