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马识途的故事,我要简短的,100字左右

老马识途的故事:战国时期,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孤竹。齐军胜利返回时,因为不熟悉地形,走进了一个险谷,迷失了方向。足智多谋的齐国军师说:老马无论走多远,总能顺着来路回去。果然,齐军跟在老马后面,走出了险谷。将士们纷纷夸赞还是老马识途啊! 
后来用老马识途、老马知道、马老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老识涂等比喻富有经验,能为先导;用识途马、识途骥等比喻富于经验、知是识非的人。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可以指引他人。
扩展资料 
一、成语老马识途
1、释义:途:路,道路。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到引导作用。
2、语法结构:主谓式
3、感情色彩:褒义词
4、近义词:老骥伏枥、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5、反义词 :老气横秋、老态龙钟、初出茅庐
6、成语用法: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7、出处: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说林上》: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译文:于是放开老马,人跟随着它们,终于找到了回去的路。)
二、老马识途的真实原因
马的脸很长,鼻腔也很大,嗅觉神经细胞也多,这样就构成了比其他动物更发达的“嗅觉雷达”。这个嗅觉雷达不仅能鉴别饲料,水质好坏,还能辨别方向,自己寻找道路。
马的耳翼很大,耳部肌肉发达,转动相当灵活,位置又高,听觉非常发达。马通过灵敏的听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对气味,声音以及路途形成牢固的记忆。所以,马能够识途。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老马识途
有了一个设想,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管仲思索了好久;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相国管仲和大夫隰朋随同前往,带引大军出山谷。于是他对齐桓公说。时间一长,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解开缰绳、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情况非常危急公元前663年,再不找到出路,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再也找不到归路,最后迷了路,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大王。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草木变了样。也真奇怪,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23eba0e8ddecc4424fd00663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