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的“存心养性”,到底是什么意思?


存心养性就是保持人善良的本性,是儒家修炼内心的一种方法,出自《孟子,尽心上》。有一种说法是在凌晨12点的时候,这时黑夜刚刚结束,而白天还没有开始。这一时刻既不属于善,也不属于恶,可以达到一种完全平衡的状态,如果人能时刻保持这样的状态,就可以做到真正的“修生养息”,而这里的“息”就是指的这一时刻。
有一个典故,讲的是有一片山林。之前里面的树木长得非常茂盛,但是由于人们的过度砍伐而变得寸草不生。后来的人们看到就觉得这片山头原本就不会生长植被。但事实却是,这片山的特性是可以生长树木的。如果没有后期人为的砍伐,过一段时间,山林还会恢复成它原来的状态。所以孟子主张,人性的本质是不会被外界所改变的,就像这片山林一样,改变的只是形态。
所以想要不像这片山林一样变得寸草不生,内心就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原来的善良本质,把自己的思想放空、心态要放平和。就像凌晨十二点一样,处于两种极端事物的中间位置,保持中立、温和、平稳,要维持住自己的本心,向着善良、更好地状态发展。好比遇见一件烦心事,静坐一会,做做深呼吸,调整自己的气息,把心态放空,过一会就会发现不好的情绪不见了。
总的来说,“存心养性”就是去掉周围纷繁的事物带给你的焦虑、愤怒、贪婪、欲望,保持善良的、仁爱的、真实的状态,只有维持住这样的心态,你才能真正的体会到一种纯粹的使命,知道人其实是一个既渺小又伟大的个体,你可以改变很多,但必须是从改变自己开始,用心去养“性”。
就是让我们保持一个善良的本性,是儒家法门的核心,也是儒家修炼自己内心的一个方法。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fb7d6d23fb36ed4476f4948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