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见,心不烦”说的是什么道理?有何心理学上的...

“眼不见,心不烦”说的是对于糟心的事眼睛看不到,心情就不会烦,心理上的依据是:不同感觉间的相互影响。每一种感觉都会受到其他感觉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感觉间相互作用是对某种刺激的感受性,由于同时受到刺激的其他感受器的功能状态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现象。
扩展资料:
由于人接受环境的信息常常是多通道同时进行,因此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时常发生。例如,微光刺激可提高听觉的感受性,而强光刺激则会降低听觉的感受性。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弱刺激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强刺激则会使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降低。
也是感觉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它是指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联觉的形式很多,其中以颜色感觉的联觉最为突出。色觉可以引起温度觉,如红、橙、黄等有温暖感(称暖色),而蓝、青、紫则会有寒冷感(称冷色)。色觉还可以引起轻重感,如室内家具如果使用浅色系的颜色就会给人轻巧的感觉。
意思是看不见令人心烦的事,心里就平静。
心理依据:逃避性防御
自我防御机制是自我面对有可能的威胁和伤害时一系列的反应机制。包括:否认、压抑、合理化、移置、投射、反向形成、过度代偿、抵消、升华、幽默和认同的11种形式。
眼不见心不烦,这是一种消极性的防卫,以逃避性和消极性的方法去减轻自己在挫折或冲突时感受的痛苦。这就像鸵鸟把头埋在沙堆里,当作看不见一样。
扩展资料
自我防御机制的提出
关于自我防御机制,首先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她的著作《自我和防御机制》中强调“每一个人,无论是正常人还是神经症患者的某种行为或言语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用全部防御机制中的一个或几个特征性的组成成分。”
只要能够运用这些防御机制来维持平衡,而没有表现出适应不良的行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态。只有在不适当的时机,不适当地应用防御机制以致不论在自己内心安宁方面还是与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称、不相和谐时才可以称之为病态。
如果一个人对任何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选择 的、公式化、自动化的防御反应,便可以认为他是患了神经症。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dac021bf98f379c6f4b4f5a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