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室里的大象读后感怎么写三百字?

读了《房间里的大象》,书名的副题是生活中的沉默与否认。事实上,不仅仅是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社会特别是工作环境仍然有着这样的“禁忌”问题需要面对。房间里的大象,指的就是人人都心知肚明但没人去说的现象,因为种种潜在的原因而故意熟视无睹。事实上,在每个组织里,往往都有这样或大或小的“大象”卧在那里,因为一些顾虑而没有人愿意去点破。越是糟糕的组织,“大象”就越多,横亘在组织内的各个空间里。“房间里的大象”有点类似于中国式的“潜规则”,但与之不同的是,“房间里的大象”是人人都知道问题的存在,但都躲着走,就当它不存在;而“潜规则”是私下里人们都承认并默默实行的规矩,不按照做就要被抛出圈子。在我看来,《房间里的大象》这本书作者缺少对这样一个现象的论述,那就是在一个组织或单位里,“大象”的大小程度往往与组织中领导人物的权威性强弱有很大关系。如果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威和影响不够大,那么房间里的“大象”很容易像一个气球有被捅破的可能,像皇帝的新装那样,窃窃私语的烈度就越高,顾虑更少地被揭出来。而一个组织中领导者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越大,中层和基层人员面对一些问题,向领导者反映和提出看法就会有更多顾虑,往往会略过问题,虽然一肚子牢骚,但在领导者面前仍会藏起尾巴去积极表现。工作中的双重人格虽然是扭曲的,但确是客观存在的,是一种组织内的隐秘生存法则。中层人员即使知道基层的困难和怨气,仍然会尽量选择保守的心态,顾虑会更多。有时中层也是既得利益者,更会考虑自身的状况,而不会将所有的情况都与领导者深入地畅所欲言。于是,“房间里的大象”还是继续存在着,并不会减弱或消失。解决之道,也许就在于组织的领导者能够看得见那头“大象”,如果看不见,那么领导者就与“皇帝的新装”的主角一样,要等着哪天有个天真的小孩出现。
房间里的大象第四段的论证方法就是通过比喻的论证方法来论证。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8aa488f59ffdc9e0edf6702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