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是出律


  第一节 韵  韵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词中用韵,叫做押韵。从《诗经》到后代的诗词,差不多没有不押韵的。民歌也没有不押韵的。在北方戏曲中,韵又叫辙。押韵叫合辙。  一首诗有没有韵,是一般人都觉察得出来的。至于要说明甚么是韵,那却不太简单。但是。今天我们有了汉语拚音字母,对于韵的概念还是容易说明的。  诗词中所谓韵,大致等于汉语拚音中所谓韵母。大家知道,一个汉字用拚音字母拚起来,一般都有声母,有韵母。例如"公"字拚成gōng,其中g是声母,ōng是韵母。声母总是在前面的,韵母总是在后面的。我们再看"东"dōng,"同"tóng,"隆"lóng,"宗"zōng,"聪"cōng等,它们的韵母都是ong,所以它们是同韵字。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总是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试看下面的一个例子: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tái),  花木成蹊手自栽(zāi)  一水护田将绿
谈偶尔出律谈偶尔出律无论近体诗还是长短句,为了不因词害意,偶尔出律还是在所难免的,其中也包括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这类例子,还是相当多的。毛主席的诗词,就有一些出韵和失律的地方。现仅举一例,以说明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好取内容而舍形式。毛主席的《水调歌头・游泳》,上片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非常巧妙地直接嵌用了孔子的原话。“逝者如斯夫”的平仄是“仄仄平平平”,为了合律,可改为“逝者若斯夫”,那就意趣全无,不是孔子的原话了。李清照就指责苏轼的词“往往不协音律”,关键在于,苏轼是精通音律的,他“往往不协音律”,只是为了不让内容迁就形式罢了。与无视格律的要求,率以为之者有霄壤之别。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86c6789cbea18ae86744e82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