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权贵的东晋才女,嫁给谁导致自己凄凉半生?


峨峨东岳高,秀极冲青天。岩中间虚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复非匠,云构发自然。器象尔何物?遂令我屡迁。逝将宅斯宇,可以尽天年。――谢道韫
谢道韫,字令姜,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是东晋时期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由于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因此“聪识有才辩”。根据《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记载,谢安曾在一个下雪天召集晚辈讨论如何形容飞雪,有人说是“撒盐空中差可拟”,而谢道韫则脱口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
由于这个比喻十分精妙,彰显了谢道韫的才能,以至于后世经常把“咏絮之才”比作为才女。而关于谢道韫的这段故事,《三字经》专门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的记载,其文采之高可见一斑。
谢道韫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容貌也是异于常人,唐释法琳《辨证论》卷七注引《晋录》中记载,谢道韫“清心玄旨,姿才秀远”。
谢道韫拥有如此出众的条件,谢安在为其择夫方面也是标准颇高。他先是看中了王羲之的第五子王徽之,结果多番打听之下,发现此子过于不拘小节,并不符合他的择婿标准,于是又转而看中了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
从表面来看,王凝之不仅集成了王羲之的书法天赋,在楷书、隶书方面颇有造诣,而且在仕途上先后出任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职务,确实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男人。而且当时的谢家与王家都是最顶尖的大家族,有“王家与谢家共天下”的说法,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然而,很多事情并不能只看表面。嫁到王家的谢道韫很快发现,王凝之这个表面优秀的男人,已经深陷道家修行之中不可自拔。这对于谢道韫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为此他特意回娘家发牢骚:
一门叔父,有阿大(谢尚)、中郎(谢据);群从兄弟复有‘封胡羯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晋书・列女传・王凝之妻谢氏》)
然而,牢骚归牢骚,在当时价值理念中,谢道韫一入王家门便是王家人,即便是王凝之有百般不是她也只能忍着。然而,选择忍耐的谢道韫很快发现王凝之越来越过分了,他为了求仙问道,基本是什么都不顾了。
当时东晋已至末年,各地相继爆发叛乱。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不仅不想着练兵御敌,反而整天修仙问道,企图通过“神力”影响叛军不攻打会稽。
对此,谢道韫苦劝了数次都没有什么结果,于是她便放弃对王凝之的劝说,转而自己招募并训练士兵,以期能够在关键时刻御敌。然而,虽然她出身军武世家,但毕竟是一介女流。当孙恩率领的叛军真的打来的时候,他训练的那些士兵并没有帮她守住会稽城。
会稽城破后,王凝之及其子女都被杀害。面对丈夫及子女的去世,谢道韫悲痛欲绝,但她并不认命,转而率领府中女眷奋力护送年幼的外孙突围,但很快便被叛军追上。面对叛军,谢道韫丝毫不惧,大声喊道“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孙恩早就听闻谢道韫的才华,如今又亲眼见到了谢道韫的气节,非常受触动。不仅没有加害谢道韫和她的外孙,还护送他们回到会稽城。就这样,谢道韫在这次动乱中活了下来,但却失去了她的丈夫和子女。此后,谢道韫一直居住在会稽,终日闭门不出,只以吟诗作对度过时光。
晚年的谢道韫作诗颇多,但大多都在动乱中消失了,流传下来的只有两首诗。本文开始所引用的那首诗名为《泰山吟》,是谢道韫流传下来的两首诗之一。
这首诗创作于孙恩叛乱之后,谢道韫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泰山的赞美之情,而且流露出了她想要与此山相守终老的向往,其沉醉自然、忘记俗世纷争的愿望更是跃然纸上,是谢道韫晚年思想的真实写照。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1a618c9be917c31303ea621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