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为什么古代禁武不禁儒?

春秋时期,是我国文化史上最灿烂的时期,曾经出现过诸子百家,各种学说百家争鸣,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一些非常利于统治者统治的学说,就被流传光大下来,比如儒学派,而一些不利于统治者地位的学说,就遭受到了多次打击了,比如武学派。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最早提出来的人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赢政时期结束了纷乱的时代,建立起了大一统帝国,这时秦始皇就不想再回到过去打打杀杀的时代,所以他就下令将兵器全部熔化,制成十二铜人。
但是他又怕百姓受到盅惑,威胁他的统治,就制定了一系列严苛的法律法规,而儒学提倡的君主要施仁政,和君轻民贵的思想,与此相悖,所以秦始皇就严厉打击儒学,甚至不惜“焚书坑儒”,使儒学在秦朝受到严重破坏。
而后史上又出现了三次禁武令,一次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整个宋朝都是重文轻武,以至使后来出现“靖康之耻”,两位皇帝都成了别人的俘虑;一次是元朝,这个蒙古部族建立起的王朝,时时害怕中原人团结起来,推翻他的统治,一次是清朝,原因与元朝类似。
但是儒学能够崛起,要非常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董仲舒,汉武帝初期,朝廷流行黄老学说,但是董仲舒是一个非常痴迷儒学的人,于是他就来到汉武帝的身边,将儒学述说给汉武帝听,当然,董仲舒的儒学是改良派,和孔孟提出的儒学有很大的差别。
比如他并不赞成孟子的民贵君轻的思想,他认为所谓的“天人合一”,即皇帝就是上天选中的真命天子,其他人都是皇帝的子民,皇帝是万民之父,皇后是万民之母,百姓要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他的君主,而君主要像爱护子女一样爱护他的子民,整个国家就如同一个大家庭。
正由于儒学思想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从汉武帝时期起,以后任何一个统治者都大力吹鼓儒学思想,儒学也由此经久不衰。
1、实际上,两者都禁,不然不会专门挑出来说这个问题的。
2、你看到禁武不禁儒其实是一种错觉,因为“武”比“儒”更容易直观地反映出来。武的特征很明显,除了战争外,基本上打架、打群架之类的事情,集结好了之后,给你一天时间你就能打完了。而“儒”在上升到政治管理的层面上时则会出现“大小因果”、“宏观微观”等问题导致你准确地无法判断“一个政策是否真的可以合理运行”。
3、如果你愿意过度解释,你可以针对“...”这句话为何先以“儒以文乱法”立论,按照社会管理学,或者《墨子》来说,先有文人乱法(制造特权法),再有剥削迫害,而这个迫害基本上就是“大鱼吃小鱼”模式的骨牌效应,最终反映到某个比较低的层次时,就会出现“侠以武犯禁”的情况。――――这就是著名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理论。
备注:“历史周期律”就是这样的意思,先有儒乱法,再有侠犯禁,失败的侠就是盗和匪,成功的侠就是王和圣。刚革命成功的时候因为还存在其他大、小组织,所以胜利者不敢大肆剥削(乱法),因为会这会被揪辫子,然后产生二次革命、三次革命。但是当胜利者觉得屁股坐稳了,那么就可能会屁股痒了,开始玩“儒以文乱法”那一套了。
文章标签:

本文链接:https://www.u1e.cn/baike/a/102caeb5f40be57ac2aa99d7 [复制]

猜你喜欢

歇后语大全

还没有人回应过